另一方面,家中的食物儲備也不足以撐過兩個月,該外出狩獵的時候也不能偷懶。
要多去平臺、海灘森林和海邊逛逛,能逮住野山羊最好,若是走了狗屎運再撞見兩只海豹,那不是又發財了嗎。
上次殺的那兩個大家伙提供給陳舟的皮毛、油脂、鮮肉到現在還在發揮作用,他做夢都想多殺幾頭海豹。
而且除了海豹之外,《魯濱遜漂流記》中經常提到的大海龜陳舟也沒見過。
那大海龜到底是不是玳瑁?
魯濱遜贊不絕口的海龜蛋到底有沒有那么好吃?
這些問題,他早就想獲取答案了,只可惜海龜一直沒給他機會。
……
為了打發掉這漫長的兩個月,陳舟準備了大量石材和白泥。
山下切割好的木板和石磚也被他搬上來了一多半。
雨季,他將完成室內的隔墻,安裝好室內門和天花板,同時鋪好廚房和儲藏室的地板,并搭建火墻。
若有余力,他還想在臥室外墻處壘砌一個壁爐,長期保留火種,用于燒水做飯。
同時,他還想趁著雨季長時間待在室內,繼續向內擴展窯洞。
隨著山下物資搬運進洞越來越多,原本空曠開闊的儲藏室空間愈發捉襟見肘,這還是將大件家具和船上貨物保留在山下窩棚的結果。
若是把山下所有物資連同王靈官的塑像都搬上來,別說這個儲藏室,就算加上臥室和廚房也未必夠用。
而且陳舟也意識到,他必須單獨開辟一個工作室,將土礱、腳踏碓、石磨這種工具放在其中,方便集中使用。
總不能一直把這些體積龐大的加工器械放在室外平臺上。
風吹日曬雨淋,它們的使用壽命至少要打個五折。
更別說以后還要制造更多加工機器,比如便于制糖的甘蔗榨汁機、打鐵的區域、雕刻區域、制陶的機器、各種模具。
這不是在現代,想要什么東西上網一搜,花點錢就能買到。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一切都得自食其力,每一件普普通通的東西背后都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
除了建筑工作和擴展窯洞外,陳舟還安排了繪畫任務和制陶任務。
不過制陶任務恐怕不是那么好完成。
受到雨季的影響,大燒陶窯只有在小雨天氣或者陰天無雨的情況下才能燒制陶器。
已經度過一個雨季,陳舟很清楚那種天氣有多難得。
所以在制陶任務之外,他還準備了“改造式燧發槍”工作。
……
種類繁多的工作總是讓他分身乏術,從斷崖處搬運石塊上山時,陳舟常常思考——
他這個能改變整個世界的大腦和里面裝著的先進知識難道就要浪費在搬石頭上嗎?
一次一次不知道想過多少次這個問題,終于使他堅定了馴化食人土著的決心。
從原著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些食人土著雖然愚昧迷信,卻也不是不畏懼死亡的——被同類生吞活剝,一點點吃進肚子這種事,想必不會有人不懼怕。
仿照魯濱遜馴服星期五的經歷,陳舟打算采相似仿的方式,擊退舉辦盛宴的食人土著,先救下一名土著幫他干活。
在馴化這名土著的過程中,他可以籍此了解這些食人部落內部的文化和精神風貌,從而決定下一次解救土著應該激進一點還是保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