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的!”
狠狠地吐了口唾沫,聽著甲板上雜亂的腳步聲,船長咬緊牙,終是放下了圣經,不再逃避,走出船長室重新擔負起他的責任。
無論如何,這一船的水手都是他的老部下,跟隨他多年,即使處于絕境,他也得想辦法讓大家活下來。
就算死,起碼也得死在一起。
……
有了船長的指揮,船上混亂的局面總算得到控制。
水手們該控帆的控帆,該瞭望的瞭望,該掌舵的掌舵……
或是修補船體,從船艙中舀出海水向外傾倒,盡全力維持著這艘船不在海上沉沒,同時還要繼續向遠處逃竄。
為了避免船上發生與另一艘船相似的慘劇,船長還下令將所有火藥桶都從船艙中搬出去,然后扔進大海。
與敵人對射,無論如何他們都射不過。
事情發展到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為此哪怕騰空船上所有物資,甚至壓艙物都在所不惜。
因為目睹了另一艘船的悲慘下場,船長誤解了星期日的意思。
他以為那兩艘鋼鐵艦船對他們充滿敵意,想將他們盡數殺死于海上,卻沒想到爆炸彈引發火藥桶爆炸只是個意外。
星期日的目的是震懾他們讓他們投降,而不是殺死他們。
……
與這位船長一味逃命不同,另一艘武裝商船的船長選擇了一種更激進,更剛烈的做法——
他命令水手放下了船上所有小舢板和用槳劃動的快船,接著選出了船上作戰最勇猛,槍法和刀法均不差的水手。
拼火炮拼不過,他想反其道而行之,效仿海盜,趁著敵艦正在追擊,直接用快船接近,然后展開肉搏。
出發前誰都沒想到會被逼到這一步,因此船上并沒有準備太多跳幫戰需要使用的器材。
戰事緊急,船長親自帶隊,放下快船和用于接舷戰的鉤爪,帶著火繩槍和他心愛的彎刀,斗志昂揚地齊聲喊著口號向最近的鐵心號沖去。
……
三艘武裝商船各有各的忙法,鐵心號和鋼骨號上卻是井然有序。
海員們只需守住自己的崗位,發揮出和平時訓練一樣的水平即可。
確切地說,他們甚至不需要發揮的多么出色,也不需要多忙碌,甚至還沒有軍演時那般忙碌緊張,只用了三輪齊射,就把敵人打得落流水,毫無還手之力了。
除炮手和負責觀測的海員之外,其余海員只需等待勝利。
武裝商船想要展開接舷戰的意圖很快便被觀測手報告給星期日,意識到敵人的兇悍,星期日果斷下令予以反擊。
早就等得手癢的海員立即從裝備室中取出步槍,靠近船舷瞄準海面等待敵人靠近。
鐵心號的甲板護欄使用了成塊的薄鋼板,盡管這種鋼板在現代戰爭中無法發揮防御作用,但在17世紀面對火繩槍的攻擊,它們還是可以成為敵人難以逾越的“嘆息之墻”的。
當然,實際作戰中根本不需要鋼板發揮作用,因為火繩槍根本觸及射程之外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