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錢心里就有底。
七十多萬已經足夠在小鎮買下一間帶地下室的舊樓,再添置幾個保險柜,拿到這筆錢,黃金就有了安置之地。
坐在出租車上,陳舟的許多擔憂都隨著這筆錢的到來遠去。
把玩著手里的四枚金幣,感受著黃金沉重的手感,無聊地望著車窗外,沒多久他便來到了市里的古玩街。
街道內不允許車輛通行,陳舟從街口下車,放眼往里望去,什么韻石齋、珍寶閣、古董苑、千古居,種種古色古香的門面,飄逸別致的招牌紛紛映入眼簾。
不過與這些精致的招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上稀少的行人,還有好幾間鎖著門的店鋪。
顯然,如今的古玩行當并不景氣,老輩人喜歡的傳統文化并不受年輕人認可。
時代在進步,年輕人有他們喜歡的收集品,只在中老年群體中廣受歡迎的古玩行當本就受到不小影響。
再加上贗品橫行,騙子當道,新手進入古玩行當要交太多學費。
長此以往,無論是街邊小攤還是古董店鋪內的商品都被默認為是沒有升值空間的現代工藝品,更使得古玩店鋪門可羅雀。
虹山市本就是傳統文化氣息不甚濃厚的城市,與京北的潘家園、鄭州古玩城、上滬東泰路等國內聞名的大型古玩市場根本沒得比,現狀就更顯落魄了。
……
古玩店鋪的老板與那些在大街上擺攤的賣家不同,坐在屋里寸步不移,絕不出門吆喝。
陳舟這人身上沒有半件手把件,脖子上看不到玉佩,手腕上找不到手串,整個一畢業大學生的打扮,怎么看都跟古玩不沾邊。
他走到古玩街上就仿佛一個隱形人,無論是街上的老頭還是店里的店員都懶得看他。
沒人搭理,陳舟也有些不好意思主動上門詢問。
在街上走過兩圈,他最終停留在一間名為玉蘭軒的店鋪門口,看著那明黃色與“菠蘿木”顏色相仿的招牌,邁上臺階走進了店內。
玉蘭軒內部光線較為昏暗,并不算寬敞的店鋪左右兩邊擺著兩排置物架,架子上的古玩多為瓷器,其中有少數幾件青銅器,還有幾件陶器和陳舟不認識的小型器物。
幾盞打光燈照在幾件碩大的青瓷上,將它們照成了價格不菲的模樣。
置物架前,兩行玻璃展柜鮮明的現代風格與木質置物架古色古香的韻味格格不入。
不過展柜里的小物件看起來倒是比那些瓷器和青銅器可靠的多,起碼更像是普通人買得起的東西。
陳舟一眼掃去,展柜內既有市里特產的雞血石印章、也有一些小型玉石手把件、精致的牙雕和骨雕等物件。
在燈光的照耀下,手把件上起伏的紋路和瑩潤的色澤分外誘人。
尤其是其中一件橢圓形的,宛若雞油般黃而鮮亮的手把件,只一入眼便深深地吸引了陳舟,使他難得地產生了將其購入的沖動。
倒不是因為這個手把件在諸多文玩中顏色最顯眼,而是因為那小巧的玉石雕刻的竟不是傳統的吉祥題材,而是一只小狗。
它趴伏的耳朵,蜷縮起來的四肢和黃艷的顏色使陳舟不禁想起了來福。
停留在手把件前,攥著手里的金幣,看了約有十秒陳舟才轉過頭尋找店鋪老板,想問一下價格,只要不貴的太離譜,他就直接拿下。
這一轉頭,他才發現店里竟然只有一個人,而且那人已經不作聲地看他好久了。
店鋪最深處的收銀臺旁,端坐著一個短發姑娘。
她約莫二十二三歲的樣子,長著一張黑中泛著紅潤的瓜子臉,不擦粉,也不涂口紅,披散著凌亂的烏發,一雙杏子眼黑白分明,一手拿著書,一手握筆,神情中透露出幾分好奇,似是在疑惑陳舟這個看起來與古玩行當不相關的人為什么會走進店鋪。
陳舟無視了她的眼神,指著展柜內的手把件直接問起了價格。
“老板,這個多少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