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像游戲npc一樣,在漫長的挑戰過程中一閃而逝的人,為什么不在俄羅斯,而出現在遙遠的京北。
更巧的是,他又為什么會與自己相遇。
要知道,就算放眼整個世界,了解伊萬這個名字所代表意義的人恐怕都寥寥無幾。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某種安排
……
強自壓下心中的萬千疑問,陳舟裝作初次見面的樣子,將自己擺在晚輩的位置上,虛心地跟馮穎萱的叔叔請教著問題。
這些用一生時間研究一類問題的人都很純粹,尤其在學術問題上,更是表現得和理工人一樣嚴謹。
跟他們打交道,雖然站在晚輩的位置上,卻不會像跟領導相處那么有壓力。
馮檀和陳舟閑聊幾句后,很快就將話題引到了陳舟手中的藏品上。
陳舟也就順水推舟,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金光閃閃的錢幣,一字排開,擺到了茶桌上。
一旁的哈里森和伊萬漢語水平都不高,對陳舟的來歷也不甚了解,不過他們倒都是身家殷實的人,且都認可馮檀的鑒定能力。
若馮檀鑒定陳舟帶來的古物為真的話,這二位都不介意當場出錢買下藏品,豐富自己的收藏。
畢竟幾十上百萬對他們來說都是毛毛雨,若不使勁消費,他們的錢只會膨脹得越來越多。
對他們來說,錢才真的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而已。
……
即使研究了大半輩子歐洲古貨幣,面對需要鑒定的物件,馮檀依舊保持著認真謹慎的心態。
他先是大致掃量了一遍桌上的貨幣,覺得它們不是“一眼假”后,才將其挨個拿起研究。
可越看,馮檀的眉頭就皺的越深,最后甚至擰成了一個疙瘩。
從材質、黃金的色澤重量、工藝等細節來看,這些金幣全都可以說是“大開門”,毫無質疑角度可言的真品。
但古玩古玩,沾個古字,就意味著必須經過時間的磨礪,歲月的沉淀。
從這方面看,這些金幣卻有很大欠缺。
17世紀到21世紀足足隔了四百年,即使是性質穩定的黃金,經過這漫長的時間,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在陳舟拿出的金幣上根本找不到。
不過若說它們是現代仿制高手制造的高仿幣也不合常理,因為這些貨幣中有一些還帶有歷經百年時光造成的表面附著物氧化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痕跡。
雖然純金本身幾乎不會氧化,但時間過久,它們的表面也會因吸收金屬雜質氧化形成紅色斑點。
若吸附灰塵、油脂,金幣表面則會黯淡無光。
輕微氧化包漿則會在黃金表面形成薄層氧化膜,呈暗黃色或棕色,嚴重者甚至會氧化成黑色,在潮濕地區存放過久則會生成黑斑白斑。
令馮檀拿不定主意之處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