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足夠饑餓,哪怕體型遜色,猛獸也敢向大地懶發起“挑戰”。
當然,它們挑戰的可不是成年大地懶,而是幼年大地懶。
……
大地懶通常晝行,群體活動。
山下進食的雌性大地懶身邊同伴數量雖然較少,卻也有一頭公大地懶相伴左右,另有一頭已經長到2.5m高的半成年大地懶在稍遠的地方有模有樣地學習母親進食。
雌性大地懶專注地獲取嫩枝時,雄性大地懶就坐在河邊一棵大樹下,迷迷糊糊地打瞌睡。
來到這個新區域沒多久,體型龐大的它們還沒遇到過什么像樣的威脅,這種安逸的環境給予大地懶一種“此處安全”的錯覺。
畢竟在南美洲它們沒有天敵,這種過時的信息麻痹著它們,使它們放松了精神。
但實際上,敢于鋌而走險的猛獸并不少。
尤其在這片有猛犸出沒的廣袤荒原上,無所畏懼的勇士并不罕見。
與重達八九噸的毛象相比,大地懶只是個子更高大些,論及威懾力,它們可遠不如猛犸。
站在高處,陳舟和保爾能清晰地看到,距離大河不遠的灌木中正有三只“大貓”低伏著身體,一步一停地緩慢向前挪動。
大貓的毛色與夏秋季節的草色接近,背部毛發呈一種深褐與枯黃交錯的狀態,其上分布著圓形斑點,利于隱藏。
它們的體態和現代貓科動物大不相同,前高后低,長著一根短粗的小尾巴,跟洞鬣狗頗為相似,頭部輪廓既像獅又像虎,緊閉的嘴巴前端露出小半截牙尖,表明它們的巨口內部藏有兩柄可怕的利器——
這是一小群鋸齒虎。
它們仿佛豹屬、斑鬣狗屬和獵豹屬的融合體,身材比獅子更加粗壯,耐力出眾,力量強悍,可謂是最不像貓科的貓科動物。
鋸齒虎之所以演化出這種獨特的身體結構,只有一個目的——
獵殺大型動物。
陳舟記得他的古生物研究者朋友告訴過他,發現鋸齒虎化石的地方還發現了大批幼年哥倫比亞猛犸的尸體,有充分證據表明適應嚴寒氣候的鋸齒虎曾成群協作獵食猛犸象。
在對付大型獵物方面,它們顯然很有經驗。
現在,大地懶一家已成為它們的目標。
悲哀的是,小大地懶和它的父母明顯未意識到潛在的危險,仍在淺水附近覓食。
而三頭鋸齒虎已經逐漸逼近了。
它們大半個身子離開用于遮擋身形的灌木后,陳舟辨出了鋸齒虎的雌雄。
三頭鋸齒虎由一頭成年雄性帶領,跟在它身邊的是一頭成年雌性鋸齒虎和一頭亞成年雌性鋸齒虎,亞成年那頭看起來像是處于哺乳期,下腹鼓鼓脹脹,甚至有些影響行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