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雨水在旭日的照耀下開始蒸騰,草原上彌漫著淡淡的白霧,可視距離被大大壓縮。
陳舟和保爾的衣服都沒干,三只鋸齒虎崽熬過這一晚也被凍得不輕。
眼見一時半會兒沒法動手,保爾又連連打噴嚏,精神委靡,陳舟只好帶著他遠離土丘,往樹林更深處走,挑個地勢較低的地方嘗試生起一堆篝火,烤干衣服,順便吃頓熱乎的早飯。
……
林中一片泥濘,早起的鳥兒已經忘記了昨夜雷鳴電閃的可怕,嘰嘰喳喳地唱起歌來。
許多昆蟲也開始活動,伴著蘇醒過來的哺乳動物,使整座樹林顯得愈發鮮活。
暴雨過后,想尋找干燥的樹枝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前走了大約兩公里,陳舟最終沒找到干樹枝,只能自制一個鉆木取火器,試試能不能靠蠻力搓起一點火苗。
保爾雖然有打火棒,但在這種過分潮濕的環境中,用打火棒點著火無疑會對打火棒造成極大的損耗,陳舟認為沒有必要。
尋找合適的木材制造火弓的路上,陳舟發現了一個洞口直徑約有1.2m的地洞。
地洞周圍的野草都被連根啃掉了,雖然現在因為積水顯得有些狼藉,尤其是洞口,零星散布著許多土塊,對自然頗為了解的陳舟卻能想象出這地方平日被清理的該有多么光亮整潔。
懷疑有穴居動物在這里筑巢,他算是找到了干燃料的來源——
很多穴居動物都有叼碎樹枝,干草葉或鳥類脫落的羽毛回窩筑巢的習性,一些小型穴居動物還會把地穴當儲備糧儲存站,將富含油脂的果實大量囤積在洞穴中。
無論是干草葉、碎樹枝、還是果實果殼,都是生火的好材料。
而且為了避免洞穴被水淹,穴居動物往往還會在洞口外側壘砌一圈土堆,防止雨水倒灌。
一些中大型穴居動物甚至還能精心設計洞穴,利用高低差使洞穴內部產生壓力差,這可以使洞穴空氣流通更加順暢,間接保持了洞內的干爽。
昨夜的暴雨雖然大,但是來得太急,下的時間也不夠久,看起來很唬人,總降水量大概率無法淹沒一些小型穴居動物的巢穴,更別說這種中大型穴居動物的老家。
趴在洞口往里面看了一眼,嗅了嗅洞口的氣味兒,沒有食肉動物的腥臭,也沒有蛇類爬行留下的痕跡,洞壁頂端有一些被骨板摩擦出的痕跡,左右兩側則是爪子抓撓出的溝壑。
陳舟猜測這里面應該住著一種穴居的食草動物,便壯著膽子,試著往洞里鉆。
雖說藝高人膽大,自信以自己的身體素質面對中等體型的食草動物不會有受傷的風險,保險起見,陳舟還是拿上了保爾的刀。
如果洞穴的主人不在洞里,他就拿取一些干燥的樹枝或成熟的植物種子用來引火,倘若來得不巧,“房主”在睡懶覺,還沒來得及出門,那他可就要把盜竊改成入室搶劫了。
要知道從早晨起床到現在,他和保爾可都沒吃飯,兩個人飯量都不小,昨晚只將就著吃了幾條泡了水的烤魚,早就饑腸轆轆,想弄點東西吃了,洞內的穴居動物若真被他撞上,那只能怪它運氣不好。
……
直徑1.2m的洞口雖不能容陳舟彎腰行走,但在其中爬行還是比較寬敞的。
而且這個地穴并非入口寬,內部窄的結構,從外往里爬直徑幾乎沒有改變,對陳舟的速度根本沒有影響。
同時這種前后一致的寬度也能給人一種安全感,至少往外退的時候不會退著退著突然卡住,可以一路順暢地退到洞穴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