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暗一點點吞噬大地,火光在暮色中愈發醒目,原野的風勢也逐步增強后。
徘徊在巖壁附近的掠食者終于按捺不住渴求血肉的心情,展開行動。
……
最先出發的是恐狼。
這是一類與阿拉斯加狼體型相近的巨型狼,平均體重大于60公斤,但與灰狼有區別的是,它們的頜骨更強壯,牙齒更大,頭部肌肉更發達。
這種身體結構是它們為獵殺巨型動物群系而演化出的,強大的咬合力使它們有能力對付乳齒象、古風野牛和擬駝。
和灰狼一樣,恐狼同樣采取群體獵食的方式。
來到土丘這邊的恐狼群規模不小,足有三十多頭。
它們像是兩伙恐狼聚集在一起組成的臨時團隊,一組數目約有二十頭,另一組僅有十幾頭,奔跑時分為前后兩群。
天上沒有多少云,只掛著彎彎的月亮和點點疏星。
被黑藍色暈染的枯草中能看到恐狼閃爍著幽光的眼睛,它們的步伐矯健而輕盈,隊伍迅速且整齊,正在向停留在河邊的擬駝靠近——
那是它們食譜上的“老熟人”。
……
擬駝形似單峰駱駝,但它們的駝峰要比現代單峰駱駝的駝峰曲線平緩許多,只能在背上形成一個不太明顯的凸起。
與現代駱駝相比,它們的腿更長,毛發更濃密——
這是因為它們所處的上新世晚期直至更新世末期,北美洲的氣候一直都在下降,直至冰河世紀到來,它們才與同時期的巨型動物群系一起消失。
在北美洲,恐狼是擬駝的夙敵,因此發現狼群靠近后,負責警戒的擬駝立馬開始吼叫。
高亢的叫聲帶動其它擬駝,它們自發組成防御隊列,強壯的成年擬駝站在最外面,亞成年和未成年的擬駝被長輩很好地保護了起來,撒腿狂奔。
合作狩獵的恐狼一隊在前設伏,一隊在后追趕。
它們在一開始就表現出拼盡全力沖刺的架勢,嚇得擬駝只顧著逃跑,防御隊列漸漸松散,將一頭腿部受了傷的擬駝和兩頭小擬駝落在了后面。
趁獵物隊形被分割開,前方設伏的恐狼紛紛離開草叢,張開血盆大口阻截一個勁兒奔跑的擬駝。
自從來到這里,擬駝還是頭一次見到這么大群的恐狼,頓時被嚇得失去了主張,本就松散的隊伍化作了好幾股四散而逃。
……
就像滴進熱油中的水,恐狼發起進攻后,其它掠食者便再不能壓抑心中的殺戮欲望。
被狼群按倒,扯開動脈的小擬駝流出的血液深深地勾動著這群野獸對食物的渴求。
它們等不及了,便接連發出各種各樣的吼叫、呼嘯著沖向早已選定的目標。
煙塵四起,食草動物奔騰的聲音宛如暴雨擊打在草原上,而掠食者的吼叫聲更甚于它們逃命的動靜。
被撞斷的草葉、飛濺的鮮血,慘叫與食肉者的爭搶威脅聲,食草動物的示警聲,乃至大意的掠食者不慎被兇悍的食草動物踢到、撞到、啃咬到的聲音不絕于耳。
……
時空管理局“開辦”的史前動物大展覽因一面裸露天然巖鹽的石壁和聚集于此的動物亂成了一鍋粥。
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被這瘋狂的氣氛帶動,沸騰了血液,加入了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