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大娃被牢牢束縛在陳舟背上。
風吹亂了它的毛發,它圓瞪雙目,緊張地四處打量,那雙寬厚的虎爪甚至已經摳破了陳舟的衣服,生怕自己掉下去。
嗚~嗚
喉嚨里不停發出低吼,它抬起頭望著崖壁,恨不得立即掙脫綁住它的繩索,趁現在位置靠上趕緊爬上去。
“老實點!”
陳舟警告著虎大娃——
他的手指死死地摳住身旁突起的巖石,目光四處掃量,正尋找著下一塊看起來足夠穩定的石塊。
徒手攀巖不僅需要極強的肢體力量和心理素質,對熟練度和思維的敏捷性也有很高要求——
攀巖過程中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強風、石塊松動、打滑、墜巖甚至是鳥類的干擾。
攀巖者不僅要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同時也要規劃出一條安全且節省體力的路線,尤其是一些落差極大的陡峭崖壁。
在高達九百多米乃至千米的崖壁上,沒有多少可供休息的位置,甚至連休息本身都是對體力的消耗。
攀巖者不能懸在半空,也很難在攀登到一半的時候選擇放棄開始下山,只能繼續向上,直到登頂,或是體力告罄跌下山崖墜亡。
因此在攀登前,徒手攀巖者往往要進行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有保護措施的訓練,直到對整片崖壁了如指掌,將路線和穩固的點位牢記在心中,調整好身體與心理狀態才能開始攀登。
對陳舟而言,下崖的難點并不在于崖壁角度是否陡峭,也不在于高度,而在于陌生。
這里的一切都是第一次接觸,他不知道哪里是碎石區,哪里是松散的巖石,哪里有裂縫,哪里的支點不夠穩固,哪里有落石。
因此他的每一步都必須極其謹慎,畢竟不只是他自己要下山。
待他將三只鋸齒虎帶下,保爾還要沿著他開辟出的安全路徑向下攀登,如果這條路不夠簡單也不夠安全,就有可能葬送保爾的性命。
……
作為極限運動愛好者,陳舟攀爬技巧自然無懈可擊。
他攀登的每一步都必須保留三個支點,或是雙手一腳,或是雙腳一手,以穩定重心,轉移位置時總是逐點轉換,每選擇一個新支點都要謹慎檢查,生怕石塊松動。
所幸整面斷崖雖然陡峭,但落差不算太大。
一百多米,這個在平地上僅需要十多秒就能跑完的距離,在崖壁上則被轉化為一百多次轉換支點。
鉤勒路線,尋找穩固的凸起點耗費了陳舟不少時間,當一切完成,不知不覺他已來到崖底。
把虎大娃放下,他自下而上重新觀察整塊崖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剛才身在崖上,如今站在地上,能獲取的信息自然更多,也可以掌握更多細節。
……
待完成觀察,記住崖壁的幾處主要結構后,陳舟自信地開始了向上的攀登。
三次下崖一次比一次快,隨著小鋸齒虎們團聚,保爾也跟著陳舟開始了屬于他的“下山之旅”。
這次陳舟背上了所有物資,在保爾下面引路。
他將纏著苔蘚的小樹枝插進巖壁上的縫隙,用醒目的綠色為保爾標明穩固的支點。
此刻太陽幾乎已經完全沒入遠山,崖壁本應陷入黑暗,但不遠處黑森林頂的信標為這里提供了照明,稍微降低了保爾下山的難度,再加上陳舟這個“攀援活地圖”,一路上算是有驚無險,順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