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看見,不遠處的草原騎兵一片混亂,正忙著向后撤離。
大齊軍隊面面相覷,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想要出城追擊,又怕對方使詐。
最終還是按兵不動,任由對方撤離。
第二天派斥候出去打探消息,過了幾天斥候傳回消息,草原王帳被毀,可汗被殺。
大齊將士:“!!!”
難怪草原騎兵撤的這么快,原來被人偷家端了老本營。
該說不說,顧長清父子就是生猛,武安侯名至實歸,果然虎父無犬子。
得了這樣的好消息,邊城居民齊歡呼,天天翹首以盼,等待顧長清父子大軍歸來。
結果左等右等,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顧長清父子的影子在哪里都不知道。
朝廷已經過問多次,邊城這邊也沒辦法給出確切回答。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顧長清父子到底哪兒去了。
直到一年多以后,父子二人收服草原三十七個部落,將草原一統,凱旋而歸。
天宏帝在京中得到消息,龍心大悅:“好好好!朕果然沒有看錯人,武安侯當真是朕的福將!”
大軍班師回朝,天宏帝論功行賞,顧長清父子三人均有封賞。
顧長清由武安侯晉升為安國公。
顧銀山為安國公世子,掌西山大營。
方金山在邊境彈盡糧絕時,捐出全部家產,保證軍需供給,扭轉局勢,為戰爭勝利提供保障,忠心可表,封為忠毅侯,入戶部。
像方金山這種會掙錢的人,不把他放在戶部為朝廷掙錢,簡直暴殄天物,浪費人才。
除了顧長清父子三人,其余立了功的將士皆有封賞。
賞賜過后,該罰的自然也要罰。
顧家仁義禮智信兄弟,投敵叛國,害死無數將士,夷一族。
仁義禮智信兄弟幾人,雖然已經死了,但是顧興和顧昌明可還活著,還有他們的妻兒,都得受到牽連。
天宏帝下旨:顧興和顧昌明以及顧家十歲以上男童斬首示眾,顧家女眷充入紅帳勞軍,十二歲以下女眷充入教坊司,十歲以下男童去勢,入宮,充入掖庭為奴,不得出。
仁義禮智信兄弟都已經娶親,除了顧學信還沒有子女,其他四兄弟都有子女降生,但是沒有超過十歲的孩子。
顧長清帶著兩個孩子去給顧榮的衣冠冢磕頭上香,又去千功寺給顧榮的牌位上香,點長明燈。
這千功寺,本就是天宏帝隱世埋名為顧榮建造的,千功,是指軍功萬千,功德萬千!
從千功寺回去,安國公府開祠堂,祭拜顧榮,之后又去武安侯顧榮的英烈祠祭拜。
拜完了武安侯,顧長清又和顧銀山一起去往方家,陪同方金山祭拜方家的列祖列宗。
方家從一介商賈,搖身一變,踏入貴勛行列,自此改變階層。
方家老太爺泉下有知,也能含笑。
方氏若泉下有知,定會欣慰不已。
經此一役,顧長清父子日子是過得輕松了,天宏帝得以開疆拓土,心情也很愉悅,只有太子的心情非常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