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茅草屋,幾個小孩兒去做飯。
紅燒肉還是給顧長清當兒子后才吃過幾回,根本不會做,是靠著顧長清在邊上指導完成的。
吃飯的時候,顧春陽數次欲言又止,最后還是忍不住問道:“爹,我們不開荒了,那以后做什么?”
顧升:“對啊,爹,我們既不用開荒,也不用種地,干什么呢?”
顧寬:“可惜我年紀太小了,出去碼頭扛包人家都不要。”
顧越震驚:“你還去過碼頭扛包?”
顧寬:“看過碼頭,沒扛過包。”
他爹生病那會兒,有一次他跟著阿娘去鎮上給他爹買藥,經過碼頭的時候,聽人說碼頭一天扛包二十文呢,還管中午一頓飯。
不過,去碼頭扛包的都長得壯實,瘦小的人家都不要,更別說他這種小豆丁了。
顧越:“不然,我去給地主老爺家放牛吧。”
顧長清:“???”
又是扛包又是放牛的,這些孩子,都在腦補什么?
顧長清道:“早幾天你們可不是這么說的。”
“嗯?什么?”孩子們不解。
顧長清:“早幾天,你們有的告訴我想當官,有的告訴我想當大將軍也有的告訴我說想當富豪。”
“今天就想去扛包和放牛了?”
顧春陽:“當官要花很多很多錢……”
“當大將軍也是。”
“當富豪也要本錢。”
他們雖然年幼,但又不是什么也不懂。
那些,都是夢想,是夜深人靜時的渴望,而現實卻是,他們需要為了每一頓溫暖用盡全力。
好不容易有個好爹,一個人養他們那么多個,讓他們吃飽吃好穿暖已經是很大負擔,他們又怎么敢再奢侈更多的不切實際?
村里農戶想在供一個讀書人出來,得舉全家之力,勒緊褲腰帶才行。
他們五個孩子,怎么可能讀得起書?
顧長清道:“錢的事情不是你們該考慮的,明天都給我去讀書。”
顧寬:“我不喜歡讀書,我不去。”
顧越:“我只想賺錢,我也不去。”
顧春陽:“我年紀大了,讀書太遲,我也不去。”
顧升看來看去,說:“……我,我,他們都不去,我也不去。”
顧長清被氣笑了。
顧冬陽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大聲道:“我去!爹,我要讀書。”
顧長清:“聽見沒有?你們連冬陽都不如。”
“不讀書你們能干么?種地,打獵,扛包,放牛?”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不好,這世上的事情吧,總要有人干。”
“但有些人是因為喜歡才干,有些是迫不得已為了生活才干。”
“你們要是喜歡種地,打獵,扛包,放牛,讀書之后照樣可以干。”
“如果你們不喜歡干這些,那讀書就會是另一條出路。”
“不是說要讓你們學得多好,個個都去考狀元當官,而是只要讀過書,開智明理,就會多許多選擇。”
“哪怕考不了功名當不了官,也可以給人當賬房,當管事,簽訂文書契約的時候不會被人糊弄。”
“村長都是識字的,你們沒發現嗎?”
幾個孩子被他說得低下頭。
他們哪里是不讀書,他們是知道家里缺錢!
就算大家都說,顧長清回來時帶回來五十兩銀子,可讀書就是個無底洞,而他們還有這么多人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