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會投誠,顧長清是沒想到的。
不過想想陳家的處境,想想江寧侯府的無底洞,也就理解陳家的做法。
陳家自知搭不上其他官員,畢竟陳姨娘進了江寧侯府,而陳家的財富,又不足以讓比江寧侯府更有權貴的官員出手。
如今顧家和江寧侯府撕破臉,選擇硬剛江寧侯府,讓陳姨娘看到了機會。
那天讓冬青送信,為的就是陳家的以后。
當日,陳家大太太見了聽說陳姨娘的丫鬟冬青回來了,當即把來回事的管事婆子打發出去,把冬青迎進來詢問:“冬青!可是寶珠有什么事?”
冬青連忙搖頭:“姑娘沒事!”
“姑娘有信給舅老爺、舅太太。”
陳大太太揚聲吩咐:“去請大爺回來。”
心里卻在猜測,陳姨娘這回送信回來,所為何事。
她小姑子陳寶珠,外人誰不說一聲福氣好?
家中父兄寵愛,連名字都是取的寶珠,是陳家的掌上明珠。
到了出嫁的年紀,又被侯爺看中,進門給侯爺當了貴妾,侯夫人寬厚,從不讓她到跟前立規矩。
陳姨娘生的姑娘也沒被嫌棄,被侯夫人把孩子抱到自己院中親自教養。
這說到哪兒,都是頂頂好的日子。
可只有陳家人知道,陳寶珠進侯府有多不容易。
與其說侯府看中陳寶珠這個人,還不如說是看中了陳家的錢。
貴妾說得再好聽,那也是妾。
像陳寶珠這般被富養嬌寵長大的姑娘,誰會放著好好的正妻不當,去當妾?
但,民不與官斗,侯府是不進也得進。
青春活潑的姑娘就這樣進了侯府,困在后宅一輩子不得出,生活的重心只有一個男人,也只能是那個男人。
而陳家的錢財也跟著她一起,源源不斷送往侯府。
陳寶珠不想陳家的銀子填了侯府無底洞,讓他們別送。
陳家父子為了讓她在后宅的日子好過些,咬著牙的往侯府送銀子,侯府看中的就是陳家的銀子,要是不給銀子,陳寶珠沒好日子過。
陳家,也沒好日子過。
原以為生了孩子,后半生有了寄托,日子會好起來,結果,孩子剛生下來,只看了兩眼,就被抱到侯夫人院子里。
嫡母親自教養孩子,是恩典,妾室不但不能介意,還得磕頭謝恩。
原想著嫡母教養,到底對孩子有利,也是好事。
沒曾想,嫡母將她教得又蠢又壞。
一邊收著親姨娘給的好處,銀子,衣服,首飾,珠寶等等,卻又無視她的付出,一邊鄙視她是商戶女不配生她,只親近嫡母……
陳寶珠終于對這個親生女兒死心,自此不再為她付出,也給陳家送了信,讓他們以后不要再給楚玉嬌送東西。
陳寶珠就寫了一句話:“二小姐是主母的女兒,是侯府小姐,我一個妾室奴才,沒有資格討好她。”
陳家父子見信沉默了,自此,楚玉嬌再沒得過陳家的任何東西。
楚玉嬌一開始還鬧過,陳姨娘一句:“妾是奴才,妾的家人不算親戚,二小姐怎能和奴才的家人攀親?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楚玉嬌跺腳走了,自此后便沒再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