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姍打開面前的報告,展示出精心繪制的對比圖表:“‘天樞’實驗室基于對海量實際線路數據的建模分析,提出了一種新的自適應均衡算法和噪聲預測補償機制(v.p)。
它能更精準地動態調整調制參數,在惡劣線路環境下,將下行速率穩定提升5-8%,并將連接穩定性提升20%以上。
最關鍵的是,”
她環視全場,拋出關鍵籌碼,“v.p算法是開源的!
我們愿意將其貢獻給itu,作為v.90標準的核心可選模塊之一!
推動全球用戶獲得更穩定、更高速的接入體驗!”
會場瞬間嘩然!
開源核心算法?這無異于在專利壁壘森嚴的通信領域投下一顆震撼彈!
鷹國教授臉色難看,歐洲代表交頭接耳,櫻花國代表陷入沉思。
“開源?貴國能確保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嗎?”
鷹國教授質疑。
“完整的測試數據和第三方驗證報告,已提交大會秘書處。”
江姍從容回應,“我們相信,開放與合作,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最佳途徑。
一個包容、開放、真正惠及全球用戶的v.90標準,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會議陷入激烈討論。
江姍提出的開源方案,以其開放性和實測數據,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徹底改變了標準制定的博弈格局。
華夏代表團,第一次在國際通信技術標準的制定桌上,發出了舉足輕重的聲音。
——-
江城,長江邊一處寧靜的院落。
郭靄明與幾位來自不同高校的社會學和法學教授圍坐品茶,氣氛融洽。
“郭總裁,你們提出的《社區文明公約》草案,很有意義。”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緩緩道,“但關鍵在于,如何讓用戶真正認同并遵守?規則若只是冷冰冰的條文,效果有限。”
“教授說的是。”
郭靄明態度恭敬,“所以,我們希望公約不是單向的約束,而是共同參與制定的契約。
計劃在新浪網和bbs發起‘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公約’大討論,邀請用戶就公約條款發表意見、投票表決。
同時,聯合高校,舉辦‘網絡素養’公益講座,普及公約精神,讓用戶理解規則背后的意義——尊重、理性、責任。”
“線上討論與線下教育結合,雙管齊下,好!”
另一位法學教授贊許道,“公約的生命力在于認同感。
讓用戶參與制定,就是最好的認同教育。
網信辦那邊?”
“草案和推廣計劃,已呈送網信辦劉處長。”
郭靄明微笑,“我們希望能爭取到主管部門的支持,將這份由網民共同參與制定的《公約》,作為行業自律的范本進行推廣。”
——-
深市,浩瀚電訊總部。
郭靄明剛結束與蘇寧電器一位副總的電話會議,初步敲定了在“分類信息”頻道開辟“蘇寧電器專區”的合作意向。
雖然只是商品信息展示和電話下單,但卻是邁向電商的第一步。
她心情不錯,加密電話卻響起了陳浩的聲音。
【跪求禮物,免費的為愛發電也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