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剛透進陳園,健身房的門就被輕輕推開了。
楊子瓊已經在里面了,正練到那套詠春尋橋的中間部分。
她的動作很流暢,一招一式之間,勁力都含在里頭,引而不發,看著舒展,實則暗藏力道。
她練得很專注,直到陳浩推門進來,才稍稍分神瞥了一眼。
陳浩看到她,也沒出聲打招呼,像是早就習慣了這晨間的偶遇。
他很自然地走到她旁邊不遠的位置,雙腳分開,膝蓋微曲,擺出了小念頭的起手式。
架勢一拉開,整個人的氣息就沉了下來。
一時間,健身房里安安靜靜,只有兩人衣角偶爾帶起的風聲,還有那平穩悠長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各練各的,互不打擾,卻又奇異地和諧。
過了好一陣子,楊子瓊緩緩將最后幾個動作收住,氣息均勻,額頭只有一層薄汗。
她看向還在沉橋部分的陳浩,等他這一式做完,才開口點評,語氣挺客觀:“你的沉橋,力道比前幾天透了不少。”
陳浩也停了下來,聽到她的話,用手比劃了一下剛才發力的路徑,回應道:“是你之前提醒的,力要沉下去,不能浮在肩膀上。”他說著,像是忽然聯想到什么,嘴角微微揚了揚,補充了一句,“這道理,感覺跟做人有點像。
有時候也得沉住氣,不能太浮躁,太著急了反而壞事。”
楊子瓊聞言,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他這是把練拳的體會用到別處去了,不由得輕輕笑了一下,帶著點意外的贊賞:“沒想到,陳先生打拳還能悟出些人生道理來。”
“拳理這東西,本來也就是從生活里來的嘛。”陳浩也笑了。
兩人之間那種客套生分的感覺,在這清晨的汗水與拳腳往來間,不知不覺又淡去了幾分。
好像每一次出拳,每一次格擋,不單單是練功,也成了他們之間一種獨特的、不用明說的交流方式。
……
當天在《詠春》片場,要拍的是劇中一段挺關鍵的戲:嚴詠春開始正式教梁博滔詠春拳的基礎。
場景搭了個幽靜的小院子,旁邊還布置了些竹子的影子,氛圍感十足。
“a!”
場記板一打,楊子瓊立刻進入了嚴詠春的狀態。
她臉色認真,一絲不茍地給陳浩演示日字沖拳的基本要領。
“記住,拳要從心口這里發出去,力是從腳下起來的,穿過腰背,最后貫到指尖。
對,就是這樣,你肩膀不要太緊,放松點。”
陳浩模仿著她的動作,大框架是那么回事,但細節上總差著點意思,看著有點別扭。
“這里,手腕得這樣。”楊子瓊很自然地走上前,伸出雙手,一手輕輕握住他的手腕,另一只手扶住他的手肘,幫他調整到一個更準確的角度,糾正發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