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蘇頭!剛才是誰來了?我看都是便衣保鑣啊!”
公益部的幾個記者們看到這樣的陣仗,心中早就有點好奇了。
不過也都知道這件事情肯定是不能隨便去采訪的。
等到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這才來詢問蘇毅。
因為公益部經常也會有領導過來視察,視察他們工作,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勉勵。
不過今天的事情一切都很是秘密,他們身為這里的員工,也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不該問的就別瞎問了,不過也沒什么見不得人的,就是跟領導匯報一下工作。”
蘇毅也知道,這次的事情影響很大。
要不然當初不能是半命令似的跟自己說,盡管當初自己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不去,但這樣的口吻還是很少見的。
所以蘇毅后來也沒有太多的猶豫。
而這次回來后,蘇毅的匯報直接就是面向領導的,甚至沒有任何的傳話。
蘇毅也知道,今年在國外有一場歷史性的會見。
他是沒資格知道太多的,不過心中也很是高興。
蘇毅在這個事件中,是個小人物。
但是卻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推動。
“就是!不該問的別問!我們現在還是應該以接下來的宣傳為主,我們在海島那頭的公益,現在的求助者也變多了起來,我覺得應該建立一下雙方的密切聯系——”
李記者向來就是一個工作狂,盡管從來不參與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政治嗅覺還是非常敏銳的。
曾經的蘇毅慈善機構與人民公益部的合并,盡管在民眾看來是一個部門,但其實雙方還不是一個單位的,人民公益部能監管新的慈善機構。
而慈善機構也變成了一個國企監管的民營企業。
盡管這慈善機構的老總還是國企領導出身,但是卻多了幾層監管。
上面這次也下了很多命文件,一定不能讓這個慈善機構的名聲變差,一旦有任何問題就換人!
而且重要的崗位實行輪換制,不給任何出現問題的機會。
公益部也接受一切形式的舉報。
而且當初拍攝《人民名義》之后,不光是里面提出的問題得到了重視。
慵懶問題也同樣被上面注意,先從慈善機構開始,發現問題直接調離崗位,甚至是開除。
之前的國企工資都很高,但是現在的慈善機構雖然是國企法人,但卻是聘用制,一旦發現問題,那就不再是鐵飯碗了。
而員工的工資很高,甚至是讓人羨慕的那種,效率也同樣高。
身為監管部門的李記者,現在已經是監管的主管,所以不光是對民生的曝光,對于政治方面的事情也很是敏感。
她立馬就捕捉到,這次蘇毅去拍攝節目,并不是要引戰,反而是有一個積極的效果。
“不錯.對于之前在海島的慈善機構,你們也要加大力度去監管,哪里都有窮人,星旗國都有,更別說海島了,當然也不要存著討好的想法去工作,要一視同仁,更是要敏感.對于一些消息一定要及時處理掉才行。”
蘇毅謹慎的囑咐,這次的事情是一件大事,甚至影響深遠。
對方在自己的打擊之下,民眾支持率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