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父顧母說這話,顧大郎就不愛聽了,“這怎么能是二郎出的呢?那時候二郎還沒分家呢,賺的銀錢的確是應該要給公中一份的,可是現在不同了啊,我們分家了啊,哪有分家里還讓我出銀錢的道理!”
顧母板著臉道:“你是不是以為我治不了你了?”
顧大郎其實還是有些怕顧父顧母的,可是讓他出銀錢,那可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他哪里舍得啊!
顧大郎不愿意,顧大嫂就更不愿意了,本來顧大郎就懶得很,賺的銀錢也不多,她可是指望著多攢些錢讓自己兒子也讀書,以后也考個秀才回來,說不定還能考個狀元回來呢。
“爹、娘,二郎又不缺銀錢,但是我們不一樣啊,你們孫兒還小呢,你們總也盼著他能日后有出息對不對?
爹、娘,這幾兩銀子給二郎是錦上添花,給我們就是雪中送炭了,這銀錢我們真的出不起。”顧大嫂苦著臉道。
顧父和顧母聽到了孫兒,心里又有些不忍了,孫兒確實還小呢,若是以后能考上狀元,對顧笙也是助力……
顧父顧母猶豫了半晌,便咬著牙道:“那你們的銀錢便不出了吧,我們還是按之前說好的銀錢給,給八兩銀子。”
顧大郎聞言也不繼續糾纏了,能不用從他兜里掏銀錢就已經很好了,他爹娘的錢愛給就給吧,反正也是平日顧笙給的。
至于梨花鎮的其他人自是各有各的反應。
就比如說那元家大娘子,上次她去了于娘子家提親,結果回來之后反倒被她兒子責怪了,說什么君子該有君子之風,不該以人之短去脅迫他人。
童氏就不明白了,她這都是為了誰啊?
在外人看來,元家的確是風光,就是她也是風光的,夫君待她好,兩個兒子又懂事上進,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家中的這一切都是靠她支應下來的。
她的夫君是開書肆的,許是日日同書打交道,總是有一股書生意氣,做起生意來十有九虧,要不是她拿得住,別說兩個兒子的束脩了,他們這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風去。
一門兩個秀才,說起來自然是風光無限,可是旁人哪里知道這中間所花費之心血以及錢財,就光是束脩、以及筆墨紙硯還有買書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再加上還有人情往來的費用,還有趕考時的路費、住宿費,請人擔保的費用。
元家沒什么底蘊,說到底不過就是做生意的生意人,為了給兩個兒子結交一些家世相對不錯的郎君,童氏也狠狠花了一筆錢。
就這樣,元家的家底都要空了,這才考出來兩個秀才,可往前去還有舉人,還有進士,那花銷將會更大。
童氏倒是也想給兩個兒子都找家世不錯的小姐,可是若家世比元家強,童氏又怕差距太大,到時便變成了贅婿了。
她那么優秀的兩個兒子,她怎么會舍得兒子去做贅婿。她打聽來打聽去,秦蓉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是沒想到,人家竟然沒看上他們家,童氏是百思不得其解,原還想著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想到她這個兒子倒是先把她亮的劍都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