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寒假終于來了,對于初二第一個學期的總結,九月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有得出比去年更好的總結。假期花了一個多星期迅速完成作業,然后就是窩在家里看看電視、烤烤火。外面的天氣真的太冷了,還是被窩里暖和。可是,外婆就不想九月成天窩在被窩里,每天只準許她睡到九點左右,就喊她起來吃早飯了,其實更像是午飯了。
冬日里,田里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美景,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田里綠油油的一片的景象已經看不見了,可是竹林里依然一片翠綠,樹林里也沒有因為冬天的到來而變得光禿禿的,只是不少美景仿佛因為冬天的到來,都已經躲藏了起來。
(二)
冬天的時候真的是天寒地凍、北風呼嘯,哪怕有那冬日的暖陽,人們還是免不了縮手縮腳的,相互抱團取暖。不少孩子們的耳朵、小手還有腳后跟經常被凍傷。哪怕結了痂的凍傷的地方還是會奇癢無比,有的孩子忍不住揭開又黑又硬的痂塊,如果揭不好就會不斷滲出血水,這下免不了一頓臭罵“你這孩子,怎么那么手癢呢?都告訴你過兩天就好,過兩天就好,還去把痂塊干什么?這下好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徹底好哦。”
村里人為了驅除寒冷,暖和身體,增進村民的情誼,在社屋旁安排了兩三個烤火的地方。烤火盆要么是爛洞的搪瓷洗臉盆,要么就是漏了底的鐵鍋炒菜鍋,沒有火盆的話,直接在地面上鋪上柴火,照樣取暖。村里人也是吃過早餐后烤火,然后回去吃午餐,又繼續烤火聊家常,一直到吃晚餐,又繼續烤火聊家常,有的甚至烤火聊家常到凌晨。
社屋旁臨時搭建的烤火地方,離樹林近,離竹林也近,就是為了方便烤火的時候就近取材。看竹林里哪家不要的枯竹,或者樹林里有一些枯材,經過主家同意后,就找大刀把枯竹、枯樹一并砍下。不過枯樹、枯不耐燒。如果不是提前準備,沒一個早上就燒完了。
村里的老人可就不一樣了,每年冬季之前,就會提前尋找一些竹子根部、大樹樹根。一般竹根有五到十斤,要是大竹根的話,少說也有二三十斤。大樹根就更加不得了,輕的話幾十斤,重的話上百斤,主家是不愿意花那個力氣把大樹根挖出來扛回家的,就告知伐木的人誰愿意挖走就盡管挖走即可。為了冬季烤火,還是有幾個老實人主動去挖出那竹根、木根的。他們挖出來后也沒有地方存放,就放在老牛棚那里曬著。
一般烤火前,都會有吆喝烤火的人,他一邊吆喝,一邊找好一些易燃的柴木開始點火。等柴米燃燒起來后,便會把竹根架到那那些柴木上面去。大大的竹竿就這樣橫臥在柴木上,村里人就搬好小板凳或大磚頭開始坐好了,便開始了烤火。
但不管是竹根還是樹根,它們的里面都是濕的,一旦點著了,就會濃煙滾滾,都快看不見對面的人了,圍在一起烤火的人聞到煙味后,煙氣嗆得村民們不斷地咳嗽著,眼淚也被煙熏出來了,嗓子里也被煙猛灌了幾口,就像被毒氣熏壞了一樣,又癢又疼。小孩子受不了就會趕緊離開,可大人們竟然還可以高興地圍在火堆旁聊著天。這種陣仗的烤火,不就像受罪一樣嗎?他們怎么還能樂在其中呢?九月每每看到這種場景,都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
不過這些竹根、樹根是很耐燒的,有時候一個一天,有時候一個兩三天。實在受不了的,就偷偷拿自己的柴火出來燒的。大人們一幫,老人們一幫,女人們一幫,大家拉著家常,聊著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東家長,西家短。
一般小孩子是不會參與,就是安安靜靜在那里烤火不說話。但凡你一出生,如果還是在上學,就會被問學習成績。考得好旁人便覺得是書呆子,讀書都快讀傻了;考不好的又是一頓瘋狂輸出;那么,中等學習成績都很容易放過了,而被問到考試的孩子那時就只有在一旁笑笑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