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會是一個充斥著自主復習的寒假,但我發現——作業都寫不完,談什么自主復習啊!
有首詩寫得好:“舉頭望明月,低頭寫作業”。看著堆積如山的作業,我的心中只有淡淡的憂傷。本來心里還盤算著寒假可以去哪玩的計劃全給這作業攪黃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古有科舉,今有中考。相信各位仁兄,這個寒假都是蠻拼的。初中最后一個寒假,我就像一個上班族:六點半起床、洗漱、早餐、背單詞、上補習課、回家、寫卷子、午餐、寫卷子、上補習課、回家、晚餐、寫卷子、洗漱、十一點睡覺。整個寒假似乎就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周而復始,完全被作業和課外班占領了。
現在回想起來,也就北京那幾天帶勁,也最有真正的“寒假氣息”。每天都可以起得很晚,基本是起床就吃中飯的節奏,而且還有壓歲錢收,雖然最終這筆“巨款”全部如數上交國庫,但畢竟枕著它過了一夜,嘗到了當土豪的感覺也是極好的。
這個寒假,充實、飽滿,有辛苦也有快樂。但更多的,是因為它的特殊含義——初中最后的寒假。
可能以后,寒假不會再和初中同學一起上課外班,不會再抱怨初中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不會再收到初中同學群發“呵呵”的新年短信,不能在對初中同學吐槽春晚各種過期的笑點,不能再和初中同學寫著同樣的卷子、同樣的作文,不能再在寒假結束的時候一起回到那間熟悉的教室——那間屬于我們03級6班的教室。
我不想等到失去之后再珍惜(雖然我經常這樣),我想在這初中的最后一個寒假,好好回味一番初中的滋味。
或許,我會忘了這初中最后一個寒假都做了什么,但我不會忘記初中三年,曾伴我一起前行的同學、老師!
初中最后一個寒假,也是中考之前最后一個假期,全然不是我想象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該玩該瘋該休息的時刻,我一次也沒落下,然而每當我懈怠時,腦中總會浮現一名學子挑燈苦學的情景,不由脊背發涼,過得也不輕松。
我很相信,如她這樣,雖然難免辛苦疲勞,但是擁有的充實感,反而是幸福感的一種,哪怕將來付出沒能收獲回報,起碼不會因自己渾渾噩噩而悔恨,畢竟努力不是成功的保證,卻是成功的前提。倘若她的成績由此提高,那么她會感激當初奮斗過的自己,更會相信積極向上的力量,在她今后迎接挑戰時,執著地走上一條拼搏的路。
我已經初三了,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個寒假。心里既擔憂又高興。三年的時光轉眼即逝,不知道自己做過什么有意義的,哭過笑過,所有的一切都經歷過,是甜是苦,味道俱全。
最后一個寒假,意味著成功。寒假過后,三個月的拼搏,努力了就是成功。曾經在夢里多少次想象著未來,就像是童話里的世界,充滿著幸福與甜蜜。倘若墮落了,就比下十八層地獄還要悲慘,惡魔侵蝕了天使的心,從此可能一蹶不振。
最后一個寒假,意味著長大。寒假過后,我就又長了一歲。說自己長大了其實是成熟了,難道不是嗎?成熟了就意味著更重的責任,意味著更大的付出。籠統的說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其實我們在為自己的未來在奮斗,不能說是自私,其實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