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站在校園宣傳欄前,秋日的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碎金般灑落,在她淺杏色帆布鞋上投下斑駁光影。宣傳欄上的老鄉會通知被剪成波浪形的彩色卡紙襯著,手寫的毛筆字蒼勁有力,\"聚餐費用待定,自愿參加\"幾個小字用紅筆圈著,在一眾規整的打印通告里顯得格外鮮活。
九月的指尖無意識摩挲著紙張邊緣,想起離家時大嫂塞進行李箱的桂花蜜,想起大姨父悄悄放進外套口袋的零花錢,想起外婆做的一包桂花糕,喉頭突然泛起一絲酸澀——這座偌大的城市里,或許真該尋些熟悉的鄉音。
聽說這是大四學長學姐們延續了十年的傳統,每個省份都有專屬的老鄉會。九月閉上眼睛,想象著飯桌上此起彼伏的家鄉話,想象著有人會突然說起南市街頭巷尾的糖畫攤,會有人懂她對桂花糕的執念。
她想象著老鄉會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各自離家后的故事。或許有人會說起初到異鄉的迷茫,有人會講述在校園里的奇遇,也有人會懷念家鄉的美食和親人。那些記憶里模糊的鄉音,或許能在異鄉重新拼湊出完整的模樣。想到這里,九月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對即將到來的老鄉會充滿了期待。她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去參加,去尋找那份久違的歸屬感,去感受那份來自家鄉的溫暖。
周六傍晚,九月對著宿舍的全身鏡第三次調整襯衫領口。淡藍色的條紋襯衫是臨行前母親特意在百貨商場挑選的,細密的條紋間藏著幾朵刺繡小花,熨燙得平平整整,湊近還能聞到陽光曬過的暖香。她彎腰系緊新買的帆布鞋鞋帶,鞋尖還沾著包裝時的碎紙屑,像是不小心遺落的青春印記。
穿過三條街道,拐進老城區的巷子時,暮色已經漫上青瓦。石板路被歲月磨得發亮,縫隙里還嵌著幾片枯黃的梧桐葉。雕花木門半掩著,紅燒肉濃郁的香氣裹挾著此起彼伏的談笑聲撲面而來,九月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那扇綴滿銅釘的木門。暖黃色的吊燈在天花板上投下柔和光暈,偌大的餐廳分成了熱鬧的大廳和幽靜的包廂,水晶吊燈在包廂區閃爍,隱隱傳來碰杯聲,而大廳里長桌相連,已經坐滿了大半的人。
“嘿,這邊!”清脆的招呼聲從窗邊傳來。扎著高馬尾的王怡正朝她揮手,粉色美甲在暖光下像跳動的小火焰。九月走近時,發現桌上擺著個竹編小筐,里面是切好的酸嘢,青芒裹著辣椒粉,木瓜片泡在糖水里,還點綴著幾片薄荷葉,酸甜香氣勾得人直咽口水。
“快坐快坐!”王怡眼疾手快地挪開椅背上搭著的牛仔外套,衣服上還別著枚紫荊市地標建筑的徽章,“我特意給你留的位置!”她的聲音帶著特有的軟糯尾音,像裹著蜜的糯米糍。
隨著暮色漸濃,大廳里的人越聚越多。有人抱著一箱家鄉特產擠過過道,塑料袋里的臘肉晃出誘人的油光;幾個學長抬著大桶扎啤,泡沫順著桶壁往下淌;角落里的女生們正幫遲到的同學占座,椅子摩擦地面發出吱呀聲。等最后一個人落座,桌上已經擺滿了熱氣騰騰的家鄉菜。糖醋排骨油亮的醬汁在燈光下泛著琥珀色光澤,濃稠的糖色裹著金黃的脆骨;酸菜魚的白霧模糊了對面人的眉眼,紅亮的湯汁里飄著花椒和干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