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市的城東區的版圖上,學校的東校區、西校區與北校區如同三顆璀璨的星子,而小寨市場則是將它們串聯起來的神秘磁場。這座承載著周邊居民生活日常的小綜合市場,不僅是物資交易的場所,更成為無數人記憶深處的溫暖坐標,其中便包括來自南方的姑娘九月。
每當暮色降臨,市場上方的白熾燈次第亮起,將青灰色的石板路照得發亮,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與蒸騰的熱氣,便在晚風里勾勒出一幅鮮活的市井長卷。那些藏匿在攤位縫隙里的故事,如同陳年的佳釀,在時光的發酵中愈發醇香。
踏入小寨市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門上方那醒目的“小寨”二字。鎏金字體鑲嵌在深褐色的匾額上,歷經歲月打磨依然遒勁有力,匾額邊緣雕刻著的云紋早已被無數路人的目光摩挲得溫潤光滑,仿佛在向每一位來客訴說著市場的悠久歷史。緊
挨著大門右側,公平秤泛著金屬冷光,顯示屏旁貼滿褪色的標語:“誠信經營,缺斤少兩十倍賠償”。這臺小小的秤承載著市場的誠信與公正,成為消費者權益的堅實守護者。
常有買菜的大媽顫巍巍地將塑料袋放上秤盤,布滿老年斑的手輕輕扶著秤桿,看著數字跳動時,眼角的皺紋里都藏著安心。而賣肉的漢子們見到這一幕,總會扯開嗓子喊:“放心嘞!我這秤比我良心還實在!”引得周圍人哄笑,笑聲中帶著對這片市場特有的信任與親昵。
穿過掛著紅綢燈籠的拱形門,一股混合著肉香、香料與煙火氣的熱浪撲面而來。市場呈環形布局,中央的公平秤如同心臟,四周攤位呈輻射狀排列。牛羊肉區是最熱鬧的地帶,鐵鉤上懸掛著新鮮的牛羊肉,羊油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
攤販們手持鋒利的彎刀,刀刃與砧板碰撞出清脆的“砰砰”聲,邊切肉邊用帶著青市口音的普通話吆喝:“剛宰的灘羊!膻味小得很!”“牛腱子肉鹵著吃,香得能把舌頭咬掉!”操著本地口音的大爺大媽們,動輒就要上三五斤肉,塑料袋里裝著的不僅是食材,更是一家人餐桌上的期待。
九月初來乍到那日,正值深秋。她裹緊薄外套,被同學拉著來買洗澡桶。剛踏入牛羊肉區,濃烈的腥膻味混著八角、桂皮的香料味便劈頭蓋臉涌來。她下意識屏住呼吸,目光躲閃著攤位上滴落的血水,帆布鞋在油膩的地面打滑。
賣肉的大叔見她慌張的模樣,咧嘴一笑露出金牙:“小姑娘別怕!習慣就好!”這善意的調侃卻讓她漲紅了臉,攥著澡桶匆匆逃離時,聽見身后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像是被揉碎在風里的鈴鐺。那時的她不會想到,日后的自己竟能在這片區域從容穿梭,甚至能精準分辨出不同羊肉部位的用途。
隨著每周一次的采購,九月漸漸讀懂了這片區域的生存密碼。清晨五點,運送牛羊肉的貨車會準時停在市場后門,穿著膠皮圍裙的工人們合力卸下掛著冰霜的肉品。
有次她為趕早市,學校開門后就來到市場,遠遠看見肉攤老板蹲在路燈下,就著保溫杯里的熱茶啃饃饃,案板上泛著青白的光。老板身后的收音機里播放著早間新聞,聲音在空曠的市場里回蕩,這種窺見生活本真的瞬間,讓她對刺鼻的氣味生出微妙的共情。后來她得知,這些肉攤老板凌晨兩點就要去屠宰場進貨,為的就是趕上清晨第一波顧客。
穿過牛羊肉區的腥膻熱浪,市場中央的玻璃頂棚將刺眼的日光曬成溫柔的光斑,落在堆積如山的水果攤上。這里是商販們的戰場,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里,西瓜刀剖開脆瓜的\"咔嚓\"聲清脆利落,柑橘被剝開時迸發的清香混著甜膩的果香,在暖烘烘的空氣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