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望著這些凝聚著心意的賀卡,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她知道,這些小小的卡片不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座橋梁,連接著年輕與蒼老的心靈,承載著跨越歲月的溫暖與期待。
3月5日清晨,薄霧裹挾著青草香漫過校園。載著三十多名學生會成員的大巴車緩緩駛入養老院,九月隔著車窗,望見白墻灰瓦間晃動的銀發。她抱緊裝滿賀卡的紙箱,掌心沁出薄汗,心跳隨著車輪的轉動愈發急促。推開車門的瞬間,春日的暖陽傾瀉而下,老人們已在院子里排開藤椅,渾濁的目光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九月一眼便注意到角落輪椅上的老奶奶。老人裹著藏青色針織披肩,枯瘦的手指反復摩挲膝頭,當視線與九月相撞時,那雙布滿老年斑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九月快步上前,在輪椅邊輕輕蹲下,握住老人微涼的手:\"奶奶好,我們來陪您聊天啦!\"老奶奶布滿皺紋的臉龐頓時舒展開來,像干涸的土地迎來春雨,她顫巍巍地回握,連聲道著\"好,好\",指甲在九月手背上輕輕摩挲,仿佛要將這份溫暖牢牢攥住。
在整理臥室時,九月與沉默寡言的陳爺爺相遇。房間里飄著舊樟木箱的氣息,床單褶皺里藏著歲月的痕跡。見她踮腳擦拭窗框,老人執意要從藤椅上起身幫忙。\"爺爺您坐著,我來就好!\"九月慌忙阻攔,卻拗不過老人的堅持。最終,她將疊衣服的動作拆解成慢鏡頭,一邊示范一邊聽老人講述往事。當老人說起在長江邊架橋的歲月,眼中的渾濁竟被星光點亮:\"那時候扛鋼梁,肩膀磨出血都不覺得疼,就想著多搭一寸橋,國家就能多通一條路。\"九月忽然明白,那些被時光掩埋的奮斗故事,遠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
文藝表演環節,《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旋律在院子里響起。九月站在合唱隊伍前排,看見老人們布滿老年斑的手掌輕輕拍打著節拍,幾位爺爺跟著哼唱時,漏風的牙齒吹出的音符竟與旋律奇妙共鳴。最動人的當屬即興表演,京劇票友張爺爺主動請纓。當蒼涼的唱腔穿透春日的微風,九月蹲在舞臺邊,望著老人微駝卻依舊挺拔的身姿,忽然發現白發與戲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交織成詩。周圍同學自發圍成圓圈打節拍,年輕與蒼老的聲音在《空城計》的唱段里融為一體。
離別的時刻來得猝不及防。老人們拉著同學們的手,像孩童挽留遠行的親人。李奶奶將一副淡粉色毛線手套塞進九月掌心:\"丫頭,這是我連夜織的,別嫌棄針腳粗。\"手套還帶著老人的體溫,針腳間纏繞著未說完的牽掛。
返程大巴啟動時,九月透過車窗回望,老人們仍站在原地揮手,身影逐漸縮成春日里的剪影。她摩挲著手套柔軟的絨毛,終于懂得志愿服務從不是單向的給予——那些皺紋里藏著的人生智慧,那些布滿老繭的手傳遞的溫度,早已在不經意間滋養了年輕的靈魂。
從校園清潔到養老院志愿服務,這段經歷讓九月對雷鋒精神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活動總結會上,她分享道:“以前覺得雷鋒精神很高大,現在明白,它就藏在彎腰撿起垃圾的瞬間,藏在耐心傾聽的時刻,藏在每一次真誠的付出里。”雷鋒精神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行動。
這些經歷也悄然改變了九月的生活,她開始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學習難題,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看到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會勇敢制止。
此后,身為紀檢部成員的九月,將雷鋒精神融入日常工作。檢查課堂紀律時,她不再只是刻板記錄,而是用溫和的提醒、耐心的勸導引導同學。遇到遲到的同學,她會關切詢問原因;發現喧鬧情況,也會以輕松話語化解。她還常分享志愿服務故事,帶動身邊同學參與社區幫扶、愛心助學。在她的感染下,越來越多青年接過傳承的接力棒,用點滴行動詮釋新時代的雷鋒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