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手機通訊錄,密密麻麻的聯系人名單里,大部分名字都只停留在偶爾的消息問候,直到“蕭凌”二字映入眼簾,指尖不自覺地在屏幕上多停留了幾秒。
這學期九月和蕭凌的接觸時間有點多了,每次和他那些漫無邊際的對話,總能讓九月在疲憊時重新充滿力量。此刻,備考的壓力、獨自奮斗的孤獨,突然都化作了想要分享的沖動。
蕭凌的手機鈴聲是《月半彎》和《知足》,每次撥打蕭凌的電話,都會聽到那熟悉的歌詞。撥通電話的瞬間,聽筒里傳來熟悉的聲音:“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啦?”九月靠在窗邊,望著遠處操場上三三兩兩散步的人群,嘴角不自覺上揚:“突然發現有免費通話時間,不用就浪費了!”兩人心照不宣地笑起來。
兩人先是互相問候了一下五一假期的安排,當九月說起自己留校備考六級時,蕭凌不禁對她的努力和自律表示佩服。而蕭凌也分享了自己五一假期的生活,雖然沒有外出旅行,在學校也過得充實而有趣。
九月開始絮叨起備考的日常,從背單詞時遇到的奇葩詞根,到做聽力題時被連讀繞暈的糗事,蕭凌總能適時地接上幾句調侃,又認真地給出建議。
說到今天遇到的長難句,九月索性站起身,一邊踱步一邊分析句子結構,蕭凌就在電話那頭耐心傾聽,偶爾提出疑問。
接著,兩人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各自家鄉的風土人情上。蕭凌是少數民族,他的家鄉靠近海邊,那片蔚藍的大海,是他從小玩耍的地方。他向九月描述著家鄉。
電話那頭,蕭凌的聲音染上了幾分雀躍:“我們那兒的沙灘特別干凈,退潮后能撿到巴掌大的蛤蜊,運氣好還能發現藏在礁石縫里的小螃蟹。”他說起兒時和伙伴們在淺灘追逐浪花的場景,笑聲透過電波傳來,九月仿佛也聽見了潮水拍打礁石的清脆聲響。“傍晚的漁港最熱鬧,漁船歸港時,甲板上堆滿銀光閃閃的魚群,岸邊的婦女們忙著分揀海鮮,空氣中全是咸咸的海風味道。”
九月托著下巴,眼前浮現出一幅鮮活的畫面:夕陽將海面染成橘紅色,歸航的漁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劃出金色漣漪,戴著斗笠的漁民們吆喝著,把一筐筐漁獲搬上岸。她忍不住追問:“你們會在海邊辦篝火晚會嗎?”蕭凌爽朗地笑起來:“當然!烤魷魚和海魚的香氣能飄出老遠,大家圍著火堆唱歌跳舞,連月亮都舍不得躲進云里。”
九月也向蕭凌講述了自己的家鄉,那是一個與海邊截然不同的地方。家鄉的山巒連綿起伏,山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四季景色各異。家鄉的人們以農耕為生,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大家相互幫助,鄰里之間關系融洽,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盡管兩人的家鄉距離有四百多公里,但對比九月到青市的三千多公里,他們都覺得彼此就算隔得很近了。這種距離上的“近”,讓他們的交流更加親切和自然。
“第一次在飛機舷窗看到云海的時候,感覺像掉進了堆里。”蕭凌的聲音帶著笑意,回憶起上學期開學的旅程,“飛機掠過海岸線時,連海浪的紋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和站在沙灘上看海完全是兩種震撼。”他描述著蘭市機場明亮的落地窗外,不同于家鄉的風光,干燥的風裹挾著沙棗花的香氣撲面而來,讓初來乍到的他既新奇又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