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正義感。
在現實,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大部分人的正義感是得不到抒發的。
而在互聯網世界,沒了那么多顧忌,這種情緒就會被放大。
然后就能看到在一些報道不公正事件的新聞消息下面,頻繁發聲。
被陳有德引導著向陸清風發起攻擊,有這種心理因素。
他們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是在揭露一個靠說謊來獲得利益的人。
而在意識到被愚弄,陸清風被冤枉后,選擇為他主持正義的也是這批人。
而且,談的是帶著比之前更怒火洶涌的情緒。
陳有德眼睛就沒有從手機上離開過,陸清風的微博剛一發布,他這邊就刷到了。
整篇博文看下來,他頭皮發麻。
陸清風確實拿出了證據,但實際上對方并沒有陷入他設置的自證陷阱里。
對面要說的重點,是最后幾段話里面。
對面這個少年預判了他的預判,直接點出自己拿出的證據會被認為是無效的。
事實上他確實也想要這么做。
但現在看來,效果絕對近乎于無了。
反而會在大眾那里,進一步獲得認同感。
更絕的是最后兩句話。
結合前因后果,前面參與了攻擊行為的人,誰看了不得自扇兩耳光。
對方其實也是在引導網民情緒。
艸,文化人心里一個個都贓。
陳有德在心里怒罵。
他最不怕的就是別人和他講道理,因為他深切的明白一個理論,在網上,道理是講不通的。
所以,他從來不會去惹那些有飯圈粉絲的藝人。
因為那些粉絲根本不講道理,敢惹他們的偶像,無腦沖你。
他現在遭遇的情況,其實和惹了那些流量藝人已經沒什么區別了。
在最新一條微博下面,要他道歉的呼聲越來越高。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
真要這么做了,他這文化批評家的人設還要不要了。
但他也知道,現在繼續按照之前的思路,否定對方拿出的證據的做法也起不到作用了。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把對方引導起來的這個氛圍破掉。
他想了想,聯系員工,讓他找幾家網絡流量工作室,也就是水軍過來。
然后刪刪減減,整理措辭,又發了一條微博。
「所謂的筆記,草稿我都看了,姑且不說是真還是假吧。
我們現在就先假設一下這些作品都是你自己寫的吧,其他作品暫時不說,你可以用想象力,看書得來的想法來掩飾。
我想問一下陸先生,《山月記》這篇作品你怎么說。
這篇短文中的文學性和思想性,怎么看都不是你這個還沒出社會的青少年能看透的吧。
別告訴我說是看書總結出來的,這么深刻的感悟,看什么書才能悟到。
你這個年齡,更不可能有有這種經歷。
那就是你看別人的人生,那就更有意思了,你是觀察了這個人多長時間啊?
是從小就開始了么?
你要是能回答我這個問題,我道歉也何妨。」
微博剛剛發出,水軍問到場。
「我不站任何立場,客觀的說,確實如此。」
「天才肯定是有的,但有生而知之的圣人我是不相信的」
「對呀,再聰明的人,你沒經過了的事,你也寫不出來的。」
……
依舊是質疑文章創作的真實性,但從全面轉為一個具體的點。
這也是陳有德慣用的手法。
如果你這個人整體沒什么大毛病,那就抓住一個有缺陷的小毛病放大了,窮追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