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楊秀秀眨巴眨巴眼睛,疑惑的看向他。
反應過來后笑了笑。
“別開玩笑了,我能幫你什么呀,你是去上學,我還能跟著你去北大啊?”
“我沒開玩笑,是說真的。”
陸清風很認真,也是第一次和楊秀秀說到自己的規劃。
“還記得我們之前在公園的聊天么?”
楊秀秀點點頭,那天是陸清風第一次展現在音樂上的天賦。
所以她記憶很深刻。
“那天你和我問我想不想進音樂圈發展,還說寫作和音樂并不沖突,后來我仔細考慮過,確實可以把這兩樣作為未來事業的主要發展發向。”
“后來我在錄制《隨風去旅行》這個節目以后,通過和沈老師他們聊天,又有了全新的認知。”
他拿了一張一張紙擋在杯子面前。
“以前的時候,不管是作家還是明星,受限于媒體,對大眾其實都是單向的輸出印象,大眾是很難接觸到本人,因此會帶來距離感。”
“作家這個職業更是在幕后,大眾基本沒有了解到的機會。”
“就像這張紙后面的杯子,你也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
“后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消息網絡的健全,各種社交平臺興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就被拉近了。”
陸清風拿掉了紙張,露出后面的杯子。
“這個時候大眾對名人的興趣也出現了轉移,從作品漸漸轉移到了本人身上。”
“網絡的聚集效應會自然然而的引發從眾跟風現象,而站在聚光燈下的名人,身上的任何一個閃光點就會被喜歡他的人放大。”
“容貌,才華,甚至是一些在現實很常見的美好品德,都會成為被追捧的點。”
“這個時候,杯子里的到底裝的什么也不重要了,因為喜歡這個杯子,也愿意嘗試一下里面的液體。”
“哪怕這里面的飲料味道并不好,他們也會因為這個杯子的原因,說喜歡,或者找出飲料不好喝的其他原因出來,反正和杯子無關。”
說到這,陸清風端起杯子,喝點了里面的溫水。
“你說的就是飯圈吧?”
楊秀秀自然清楚陸清風說的是什么,雖然沒接觸過飯圈文化,但也在網上看過的。
“飯圈也好,流量也罷,以后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常見,你想想以前的體育界,文學界是什么樣子,再想想現在。”
“沈老師這種上個世紀的文人都開始涉足娛樂行業了。”
“相比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打造一部好的作品,明顯打造出一個好的個人品牌,才能更好,更長,更多元化的變現。”
楊秀秀明白他想說的意思了。
“你是想圍繞自己,打造一個品牌。”
陸清風點頭又搖頭。
“不,是內外兼修,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獲得外界認可。”
其實他想說的,是想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這才是偶像做到極致的樣子。
只是這個目標太大了,作為自己心里的動力就夠了,沒必要喊出來了。
而支持他這樣的心性自然是九尾狐傳承和前世的文化記憶庫。
“這件事我一個人肯定做不成的所以,秀秀姐,來幫我吧。”
“可是你說的這些我都沒接觸過,真的可以么?”
楊秀秀很猶豫。
猶豫說明心里就有想法,陸清風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