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第二期《聲聲入耳》錄制的日子。
陸清風坐在車子后座,手里拿著一本《武俠叢談》在讀。
這本書是他在北大圖書館發現的,翻了一下,發現非常有意思,就借了出來。
這是一本筆記體,作者是錢基博。
這個名字可能沒多少人聽過,不過說起他的兒子錢鐘書想來更被人所熟知。
相比其子在文學史上的成就,老先生先研讀國學,后又學習西方物理,數學,化學等課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生教書育人,憂國憂民,擔得起一聲大師的稱呼。
稍微了解一點的人,都知道老先生主要寫經學通志,現代文學史。
甚少有人知道老先生還寫過武俠。
哪怕是在后來的自傳中,也從未說起過這本書。
真要仔細追究,或許還要追溯到老先生早年和另一位文人林紓的恩怨情仇。
這里就不詳述了。
所謂筆記體,是華夏古典的一種,在民國時期流行。
主要以民間故事,人物趣聞為主題,篇幅短小,敘事簡約。
《武俠叢談》寫的就是民清時期武林人士的奇聞趣事。
這其中還有些可能現代人也知道的人物,例如:馬永貞。
而且也是在看了這本書以后,陸清風才明白,或許金庸先生的武俠中很多功法也受到這本書的影響。
像是其中有一篇叫《閩僧》的,和《射雕英雄傳》中丘處機與江南七怪比武的情節多有相似之處。
其中閩僧與人較技,大喝一聲少陰劍法,然后十八丈外飛腳射出一股青氣。
以及從足底涌泉穴泄酒,這些都讓人想到了六脈神劍。
文章雖然都是文言,但能耐下心來仔細,十分有趣。
文筆生動詼諧,內容怪力亂神莫衷一是,有聊齋風味。
陸清風最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讀著讀著,不自覺的發現有人在關注自己,下意識一抬頭,就看到今天客串司機的牛哥在通過后視鏡悄悄打量自己。
牛哥全名叫牛世宇,本來的工作是新媒體運營。
為了方便跑行程,工作室終于買了一輛保姆車,不過還沒招到合適的司機。
于是今天出來錄制節目,就讓他客串一下。
他年齡不到三十,中等身材,長得也沒多少特色,只能用普通來形容。
不過聽說在辦公室工作很積極,像是這次開車,就是自告奮勇來的。
可能察覺到了后排的視線,牛世宇目光嗦的收了回去,然后又抬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陸清風看的好笑,他把一張樹葉裝的書簽夾在書中,合上。
“牛哥,要聊聊天么?”
“呵呵,不好意思啊,老板,我就是想知道你在看什么書。”
“《武俠叢談》,你想看的話,可以借給你,不過這是學校的書,要注意保護。”
陸清風展示書的封面。
“謝謝老板。”
“牛哥也喜歡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