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吳蒙生翻不出啥大浪,要是著急忙慌的回去上班,反而讓有些人看輕自己,生出別的心思,那樣對自己更為不利,還不如趁這個機會看看保衛處哪些是人哪些是鬼。
一路騎行,不到二十分鐘,何援朝就來到了目的地,火神廟信托行。
啥年代也不缺閑人,一大清早火神廟附近已經熱鬧起來,雖說這年頭古董還不像后世那么值錢,但仍舊有人在各個店鋪里進進出出,四處淘換喜歡的物件兒。
何援朝在信托行門口鎖好自行車,簡單整理了一下衣服,隨后才拎著掛在車把上的布兜子進了屋。
信托行里還是老樣子一點沒變,何援朝認識的兩位老師傅正坐在柜臺后抽煙扯著閑篇兒。
聽見有人進門的動靜,兩位老師傅停住話頭,扭頭朝門口看過來,見是熟人,李師傅笑呵呵的起身招呼道:
“何同志你來了,可有些日子沒見著你了,這次來想看看啥”
何援朝客氣了兩句,把手里的布兜子輕輕放在柜臺上,拿出煙給兩位老師傅一人遞了一根后才開口說明了來意。
“這次不買東西,是有點事兒想請您二位幫個忙。”
兩位老師傅掃了眼柜臺上的布兜子,對視了一眼笑了笑,李師傅先開口道:
“何同志咱們也算是熟人,有啥事我們能幫上忙盡管說。”
旁邊的老師傅眼睛撒么著柜臺上的布兜子附和道:“是啊,咱們也算熟人,別拐彎抹角的,有啥話直接講。”
“既然二位師傅這么說那我就不客氣了。”
何援朝說著,打開布兜子拿出里面的澄泥硯放在柜臺上笑道:“前段時間我去原太出差,無意間碰到了這個物件兒。
您二位也知道我就是個棒槌,根本看不出真假,這不想請您二位給掌掌眼。”
李師傅拿手的是家具、瓷器、玉器,看著柜臺上的澄泥硯微笑著搖了搖頭道:“這個我可不在行,還是讓劉師傅給你看看吧!”
一旁的老師傅聞言也不客氣,直接伸手拿起了柜臺上的澄泥硯。
劉師傅舉起硯臺仔細看了一會兒,用手輕輕撫摸著硯身上的紋路,輕輕點了點頭,緊接著又在硯臺上面輕敲了幾下,聽見聲音清脆悅耳、類似金屬鐘磬的聲音,嘴里忍不住贊道:
“好東西啊!”
何援朝聽后面露喜色,可看劉師傅沒有停手的意思,也不敢出聲打擾,靜靜的站在一旁等著結果。
過了十五六分鐘,劉師傅還沒有放下硯臺的意思,一旁的李師傅咳嗽了兩聲道:
“老劉物件什么成色,你倒是言語一聲,讓我們也漲漲見識啊!”
聽到李師傅的催促,劉師傅這才戀戀不舍的把硯臺放到了柜臺上。
“造型簡約大氣、紋路自然流暢,光澤沉穩大氣、由內而外自然暈染,聲如金石、音質純凈一等一的好硯臺。
看這制作工藝應是宋中期的東西,保存的這么完整,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好物件兒啊!”
何援朝聽到這個評價,即使心里早有準備,這會兒聽說自己淘換了個寶貝,也忍不住暗自激動起來。
一旁的李師傅也笑著恭喜道:“何同志你這運氣是真好,出個差都能碰到這種好物件兒,用我們行里人的話說,這就是祖師爺賞飯吃的命。”
李師傅的話音落下,沒等何援朝說話,劉師傅搶先開口說道:
“何同志能不能打個商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