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兩個熱鬧的小孩,暫時驅散了他的擔憂。
周瑛讓老大暫時住校,自己帶著小姑娘一起回了娘家,打算照顧父母幾天。
再就是張峰的女兒,已經四歲了,兩個小姑娘并排坐,攀比著誰碗里的雞腿大,不亦樂乎。
“媽媽,我的雞腿大些。”三歲的王思齊舉著雞腿,對著周瑛炫耀似的說道。
名字像個男孩一樣,取的是“見賢思齊”的意思。
周瑛敷衍她一句:“是的是的,你的大些你的大些,快吃吧我的天!”
這下另一個小姑娘不樂意了。
“爸爸,明明我的雞腿大些。”張峰的女兒張圓圓也對著爸爸撒嬌。
張峰輕輕拍了她小腦袋,寵溺地說道:“嗯,快吃快吃。”
桌上有小孩,話題就不會少。
說起來,張峰和周恒從小一起玩到大,一起上學,一起在村里偷西瓜摸紅薯的。
結果現在人家女兒都四歲了。
周恒卻還連婚都沒結。
同樣是二十七歲啊。
周母半是催促、半是打趣的問自家兒子:“小恒,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這么可愛,有什么感想沒?”
周恒正與張峰喝著酒,禍從天上來,連忙認慫:“不敢想,不敢想。”
他也想結婚生子啊,這不是還沒那個福分么。
張峰立即替他解圍,對周母說道:“嬸子,這個事你急什么?周恒是大學畢業,學歷高,長得又帥,人又有本事,哪愁娶不到媳婦?放心吧,他一定給你娶個大城市的兒媳婦回來!”
一頓恭維,把周母逗得樂開了花。
張峰與周恒一起上學,但讀完初中就沒讀了,又沒學什么技術,可不就早早結婚生子了么。
現在也是吃了沒學歷、沒技術的苦,在省城里也只能打些短工,賺一個是一個。
但是也有一樣好,短工自由,回家照顧老小的時間多些。
周恒見話題老往自己身上轉,這可不是好事啊。
他咬一口雞肉,夸張的說道:“唉呀我說,真的還是家里的雞肉好吃,又香又有滋味,比在外面買的好吃十倍!老媽,這是什么技術養出來的雞?”
拍老娘的馬屁,他從幾歲就開始練,倍有經驗。
周母樂呵呵的說道:“什么技術?還不是農村養的土雞啊?自己在山里找蟲子吃,天天往樹上跳,活動多的雞,那能不好吃嗎?”
可不是,農村散養的土雞,滋味的確就是不一樣,肉香、有勁、不柴。
如今市場上的雞,很多都打著土雞的名號,可吃起來,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
周母說,去年聽說有人給外面的土菜館里提供土雞,一年賺了大幾千塊,這不,今年她就和父親商量,兩個人又養了五百多只土雞。
村里沒什么消息來源,都是聽別人的,別人搞什么賺錢,他們就弄什么。
前幾年聽說艾草價格高,曬干了能達到六七塊錢一斤,他們也種了幾年艾草。但是幾年過后,種的人多了,價格降得很低,不值得弄了。
這才轉個招,想走養雞的門路。
別看農家養雞簡單,以為就是早晚撒點糧食就行了,其實,這里頭的門道可不小。
雞只要有個什么毛病,很容易就死了,說不定還有傳染性,一死就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