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在家時,不太去深思的問題,現在都擺在了眼前。
現在,周恒是在認真的思考著,在家里辦養殖的事情。
他們這個農村,和國內大部分的農村一樣,沒有窮到底,不至于餓死,但同樣的,也不可能有什么經濟扶貧項目臨到頭上。
屬于那種萬年不受關注、自己想辦法的村子。
離省城又遠,沒有什么可以沾光的經濟項目,也沒有本地特色名產品輸出,經濟方面約等于一潭死水。
托著時代的福,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各顯神通,有本事就能把日子過好,沒本事就守著家里一點田地。
而回家創業的主題,約莫也只有辦種植或者養殖這條路了。
吃完飯,收拾碗筷,父親打電話聯系收割機,看看能安排到什么時間。
現在機械化種地,倒是省事不少,人也不像當年那么累。
掛完電話,李蕓蓮問老伴:“我們今年種的那些麥子,得多少錢啊?”
“多少還不是要給的啊。”周發強回答。
周恒趕緊說道:“爸媽,不要心疼那兩個錢,人輕松了就行。我手頭有錢,明兒的錢我來給。”
雖說收割機省事了,但父母老是心疼錢,老是算著一畝地刨除種子錢啊,化肥錢啊,現在又要請機械收割,又得花錢。
老是念叨,本來就沒有多少收入的,再減點這個,減點那個,真剩不下幾個錢了。
不過,他們的年齡真是大了,可吃不消了。
這個錢該花就得花,讓父母別再那么辛苦,尤其是父親,才剛剛從醫院回來。
等以后啊,日子過好了,應該讓他們享點清福。
等把麥子割完,周恒的經驗也攢夠了,得到一個大禮包。
這個可好——真正是土雞的養殖辦法。
黑科技的就是先進,從雞的飲食著手,到營養配比,到一些細致的注意事項,細節原理,完全沒得說,非常細致入微。
可以說,連周恒這個養殖小白,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網絡上是有很多養殖技術,但那都很不全,而且很容易出現誤導——比如搜索某個問題,網上經常會給出三四個不同的答案,這就讓人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周恒很是興奮,趕緊著手第一批飼料的配制。
這里說的飼料,并不是買成品回來,而是要按照APP上面所說的,自己拿糧食按比例配制。
土雞白天都在山上吃蟲子草籽什么的,但早晚還是要補充一些糧食,比如玉米、稻谷等等。
按普通人飼養土雞來說,這就夠了,很不錯的土雞,吃的都趕上人類了。
但是APP給了很詳細的解釋,土雞這樣攝入的營養不均衡,導致成雞的營養也會有所不足——就如同人類偏食一樣,總是對身體不好。
APP給予的飼料配方,玉米多少占比、稻谷多少占比、以及一些其它的物質。
大部分都是家里現成有的,少部分需要去街上買,但都問題不大,總歸來說都是五谷雜糧。
周恒著手配制第一批飼料,信心滿滿的等待成果。
老媽李蕓蓮看著他忙前忙后,搗鼓著這些,詫異的問道:“小恒,你在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