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不少,巴掌大的鯽魚很多,還有幾個大蚌殼。
今天滿載而歸,周恒帶著大黃狗趕回家。
魚獲多,里面的水也裝得多,提著還很有點重。
還好他回來已經有這么長的時間,力氣已經大了不少,還能提得動。要是剛回來的時候,那估計走一段路就得歇一陣。
回來村口經過劉老師的家,就是上午拉二胡唱皮影戲給江曉萱聽的那個,周恒熱情的跟人打了招呼:“劉老師,您還去弄野菜了?”
盡管他早已不教書了,但基本上全村人都這么稱呼他,周恒小學四五年級,也是他教的語文。
然后在桶里撈著,撈了一條白鱗魚出來,說道:“這條給您煎著吃。”
這條魚二斤出頭,還有點肥。
劉老師手頭正挎著個菜籃子,里面裝著一些野菜——就是那種有刺的藤條上的嫩尖。
這種野菜,周恒也不知道叫什么學名。
劉老師七十歲了,人長得清瘦,但精神頭很好,可能有點興趣愛好的老人,晚年要顯得瀟灑一些。
這不,下午他沒什么事干,還到旁邊山上摘點野菜尖吃吃。
看到周恒遞上來的魚,劉老師連忙伸手婉拒:“這不行這不行,無功不受祿,我怎么能白拿你的魚。”
瞧瞧,說話還有點酸腐勁兒,可惜以前只是民辦老師,連退休金都沒他的份兒。
周恒說道:“沒事兒,我這弄得不少,給您嘗個鮮。您這下午出去,不怕中暑啊?”
這么大年齡了,他兒子女兒也不在家,出了事情也很麻煩。
他一邊說著,一邊直接把魚給放進劉老師的菜籃里。
“那要不你給我算錢,行不行?我不能白拿你的東西。”劉老師還挺固執的說道。
他感覺自己精神頭還不錯,而且下午出門,也不是頂著太陽曬,沒事。
其實啊,經常活動慣了的人,體質反而還好一些。一天到晚呆在家里,老年中風還更快,這是他總結出來的養生經驗。
再加上他認為某些野菜對人的身體好,比吃藥強,所以經常會去弄點野菜。
在農村這地方,能有這種自然養生觀念的人,可真不多。
現在的大多數老年人,已經被各種養生電視臺給毒害了,花冤枉錢的人也不少。
周恒把魚給了他,提著捅轉身就走,沒提錢不錢的。一條這樣的魚,本身也不值什么錢。
這一桶魚提回了家,李蕓蓮看到了,也很希罕,笑著說道:“今天倒是弄了不少。”
然后就去伸手把魚蝦螺螄貝殼什么的分出來。
周恒也跟著幫手,拿出了最先弄到的邊魚,說道:“這條弄酸菜魚吃吧,我來弄。”
李蕓蓮問:“什么酸菜魚?”
酸菜魚是川菜,但在周恒他們這里卻不那么出名。
鎮上或者市里的好酒店有,但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沒事也不會去酒店吃這個。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這叫花冤枉錢。
周恒說道:“是我在外面學的一道菜,我一會兒做給你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