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周恒家里成功承包下那座湖。
由于湖是新的,以前并沒有命名,周恒就給起了個名,叫“龍溪湖”,跟村的名字一樣。
這算是家里又一份產業了,除了那半座山外。
周發強站在岸邊一塊大巖石上,背著手巡視著這片湖,看著自家的產業,頗有指點江山的氣勢,豪氣萬千。
他四周看了看,疑惑地說道:“好像又大了些是不是?那天沒有淹到這里的。”
那天測量的湖面,是80畝,但是這些天來,水還一直在畜著,這不,水面積似乎又變大了些。
周恒也很高興,占到便宜了嘛。
要是能漲到一百畝,那真的賺不少。
這湖的形成也很有意思,原本這里只是個低洼山地,但現在裝滿水后,岸邊倒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平坦的坡地。
本來山的形狀就不一,有陡有平,但水位剛好到了這里,就顯得這里是個平坡一樣。
而且面積還不小。
周恒說道:“我小時候放牛,最喜歡找這樣的地方放,地面又大,牛隨便吃都行,不用老看著。”
他對小時候的記憶,簡直就是放牛的記憶。
不知道為什么,放牛本來是件不需要體力的事情,但小時候就特別不愿意,感覺特別討厭做這個。
可能是嫌太枯燥無味了吧,正值愛玩的年紀,卻得天天守著那頭牛,所以就會煩。
但現在看到草地了,卻又不自覺就想到了放牛,可見不管喜歡不喜歡,放牛已經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那塊坡地面積不小,再往后面就是樹林,如果真的放牛的話,可以放不少頭。
不知道是不是受養殖APP影響了,他竟然覺得那里可以養牛?
想起小時候對放牛的厭煩,他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算了算了,以后再說吧。
下午,訂購的雞苗也送到了。
六千只土雞苗,都是本地土雞的品種,前天去雞苗市場看了后,訂了下來,然后今天給送來了。
毛絨絨的小雞,那是真個叫做“嘰嘰喳喳”!
小雞小時候全是黃顏色的,滿月過后開始換粗毛時,才顯出不一樣的顏色。
一個個現在張著嘴叫個不停,熱鬧極了。
對于村里來說,養五百只雞不算什么事,沒引起什么轟動,但現在突然間增加了六千只雞,那就是大事了。
大卡車緩緩開進村的時候,村里人都疑惑的看著,誰家這么大陣仗?
閑著沒事做的人,都跟著車后面看著,看到底是誰家的。
可巧,開到周恒家里就停下了,車上的人把一筐筐的小雞往下卸。
人們開始議論紛紛,養六千只雞不是小事啊!養雞受累不說,農家種地哪有不累的——關鍵是銷售啊!
你沒有地方銷售,養這么多干什么,自己家里人也吃不完啊!那一年到頭的包谷稻子喂著,不是錢啊!
他們還不知道周恒家原來那些雞,已經全部賣掉了,更不知道賣出了他們想象不出的高價。
農村人總是小心的,父母并沒有到處宣揚。
這種牛有什么好吹的,他們也怕被不安好心的人給惦記上了,徒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