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有點不敢相信,說道:“差別也不會那么大吧?人家這個也是用的土雞哦!”
這一罐雞湯,288呢,不便宜。店門口豎著巨大的招牌,標明采用的是某地的農家土雞。
周恒笑了,問她:“你知道真正的土雞是什么價嗎?”
桌上的人立即七嘴八舌說開了,有些說在網上五十幾賣兩只的,有說一百多賣兩只的,也有說菜市場上一百多才一只的,各種都有。
其實,說到這里,爭議就已經出結果了,真正的土雞,不會便宜。
有農村來的還說,回去后才知道,家里的土雞蛋早幾年就賣兩塊錢一個了。
結果不是很明顯么,這一罐雞湯賣288一罐,看似很貴,但食材成本肉眼可見,一只土雞,加上竹參,加上茯苓這些食用藥材,這多少錢了?
一般餐館的食材成本,通常不到售價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因為還有廚子人工的費用,還有巨額的場地租用費,裝修費,宣傳費等等。
照這么算下來,人家老板得照本銷售了。
周恒嘗了嘗雞湯,味道的確是還可以。
怎么說呢?他們所采用的“土雞”,質量肯定不是很好的,但勝在大廚擅長料理,可以通過一些烹飪手段,以及食材佐料搭配,能把肉質做嫩,以及做出那種雞湯很香的口感出來,所以感覺還不錯。
某種佐料的廣告詞不就說過嗎:“有了它,我也能瞬間變成大廚。”
但是,真正好的土雞,就敢做清燉,不放這些東西,燉出來還能比這個香,比這個好吃。
聽著周恒侃侃而談,同事們都一臉羨慕,你們家的雞真有那么好吃?
他們在這里吃著說著,另一邊江利軍卻是異常忙碌。
新菜式準備了很長時間,從食材上來看,他準備了好幾年;從學徒開始算的話,他準備了幾十年。
這道菜是師父口授的,因為所需食材極其難得,以當時的條件,最多也就能弄到普通的雞,還連其它配料都準備不齊。
師父做著簡易版時,對他口授一些正規的做法,臆想著正式成品的那種奇香味,那種滿座皆驚的成就感,當時師父真是眉飛色舞,說得直咽口水。
幾十年來,他一直沒忘當時的情景。
一直到現在,他偶爾嘗到周恒家培育的土雞,他知道,這道菜應該可以實現了。
他請了幾個朋友過來幫忙品嘗一下,也留周恒一起品嘗品嘗。
所以,他這會正在忙碌著,為晚上那道菜作準備。
下午時分,幾個朋友已經陸續來了,跨過幽靜的復古風四合院,來到只有大廚才能呆的后院。
這里謝絕食客參觀,只有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才到后院,就有不明的香味躥了出來,勾人食欲。
一名老者都不由得失態喊出:“老江,你今天這烹飪的是什么啊?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