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說是來注資什么的,就等于是在拿錢要權益,周恒也不傻。
連包銷他都不愿意,更何談放棄自己的一部分權益出去?
于是他說道:“哈哈,可能你們要失望了,我最近沒有擴張的打算,也不需要注資,也不需要科學家們指導。下次有機會再合作吧?”
對方還要再各種游說,周恒直接給打斷了,然后好好的說了聲自己沒什么興趣,再見,然后掛了電話。
他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這個什么養殖公司,發現還真有個網頁介紹,就是個很普通的公司網站,介紹了一下公司在養些什么,老總的豪言壯語等等,以及期待合作等等之眼。
這樣的網站,幾千塊錢就能做一個。
好吧,倒不是挑他什么理兒。反正沒打算這種方式合作的,就隨便看看好了。
沒多大興趣。
話說回來,這一通電話更證實了周恒先前的猜想,只要產品好,江大老板的美食賣得好,人們遲早會關注到食材上來。
他的知名度與品牌名氣,就會越來越跟著起來。
如今的時代,有了知名度,就有了一切。
正如現在某些流量明星那樣,沒見到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但名氣卻非同一般,商業價值當然也是巨大的。
沒實力的都可以硬炒作出名氣,炒作出商業價值,那有實力再加上炒出了名氣呢?
周恒想著,都忍不住有點興奮了,他搓了搓手,想著,是時候準備注冊一個商標了,然后后面的產品也能跟著受益。
后面的產品,當然是湖里養的那些魚啦!以及還有一些尚未開始養的東西——這些不著急,后面都會有的。
只要搞好了開頭,走入了軌道,后面的事情就像是滾雪球了。
周恒給自己的品牌名稱,想了好幾個名字,感覺都不是很滿意。
品牌名稱要好記,順口,聽一次就印象深刻,最好是連不識字的大媽都不會記錯,這樣才容易宣傳。
在這方面,周恒其實很佩服一些人,能把很一般的產品,真的能做到耳熟能詳,人人皆知。
某個人更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啊:在消費群體十來歲的時候,對他們銷售學習機;
在他們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對他們銷售治駝背的;
在他們三十幾歲事業有成的時候,對他們銷售高端手機;
在他們四十幾歲年近知命的時候,對他們銷售茶葉和茶具……
總之,這一代人的韭菜是割了又割。仿佛他們辛苦打工賺的錢,就是為了買他的產品一般。
好擔心他下一步生意計劃,不知道他又想賣點什么。
而且他這人做什么成什么,真就沒有一個失手的。
周恒想,自己的品牌如果也能做出這樣的知名度,那就一切不愁了。
他在這里思考著,想著品牌名字的問題,又預備看看怎么在網上先注冊之類的,李蕓蓮走過來,給他送來了切好的西瓜。
他們家今年沒有種,于是周恒問道:“媽,這是誰家的西瓜。”
“老劉家送來的,送了兩個大西瓜,他們家今年西瓜長得好,很甜。”李蕓蓮說道。
周恒想著,怪不得先前聽到院門口一陣說話聲,原來是有人送西瓜了。
老劉家住著兩個大學生,住一個月他們家能有幾千塊錢的收入——當然,如果田地里種出來的蔬菜,加上平時的雞蛋、肉類,以及他們照顧孩子們付出的勞動,這些不算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