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滿載而歸,先放到車上,周恒笑道:“走,我請你吃早餐吧,我們這里的早餐也很有風味,不嘗就白來了。”
他也是好多年沒在初中門前、那家早餐店吃過早餐了,現在想想都有些興奮。
不知道為什么,人在外面吃過很多好吃的,但有些記憶里的味道,卻總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有時候,真是做夢都想吃那種口味。
他初中是在鎮上讀的,學校有早餐,但偶爾也會在外面吃一點早餐,這些就成了他記憶里的東西,總感覺那些都是無上的美味。
平時都是過年回來,即使到鎮上來買年貨趕集,可那時候都放寒假了,那些依靠著學生做生意的早餐店,也都過年回家,因此總是吃不上。
所以,越是吃不到,就越想。
現在雖然放暑假了,但有不少補課的,所以那些店也還開著。
現在來都來了,那肯定是要吃一次的。
品嘗地方美食,江曉萱向來不拒絕,也跟著興致很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嘗百種口味,這算是她這行業的基本功吧。
父親總跟她說,生而為人,能享得了福,就要吃得了苦,這樣,以后的人生,無論再遇到什么,就都沒有過不去的坎了。
路過一家油炸攤,就是一個油鍋的爐子而已,連桌椅都沒擺,油鍋的架子上面擺著一種食品,人們都是買了就拿著吃,不用坐下來。
江曉萱看著旁邊案板上婦人揉著面團,把一些炒好的餡料包在里面,捏出一個月亮型的造型。
那餡料里頭有紅薯粉絲、有肉絲、有些豆腐干和香菇末、辣椒粒等等。
面團發得很篷松,在油鍋里炸得很大,看著還挺有賣相的。
江曉萱一指:“給我來個這。”
本來是對著周恒說的,但她說的普通話,攤子老板也能聽懂,連忙回答她:“好,好。”
周恒也要了一個,然后付了三塊錢。
這種早餐都是用紙包著,每個人都是拿著邊走邊吃,江曉萱也入鄉隨俗,就是吃著有點不好意思。
嘗了一口,她說道:“嗯,還行。”
對她來說,不是很驚艷,但也還行。
周恒說道:“這家不是老店,我帶你去我們初中旁邊那家店,跟你說,超級好吃,我都想了好多年了。”
看他說得眉飛色舞,江曉萱不由得一笑。
這時候她忽然覺得,她跟他出來買食材啊、吃早餐什么的,感覺相處得還挺自然輕松。
怎么說呢?人和人之間的感覺其實很微妙,特別是男女之間,沒到那個地步時,距離近了點就會生厭,感覺煩,覺得那人太猥瑣;但稍微遠一些呢,又會感覺不受重視。
不遠不近就會剛剛好,讓人感覺舒服。
但這種距離感,卻又不是言語可以說得清的,也不是尺子可以量的,就是自我的微妙感覺。
其實,這些與人的相處之道,也算是周恒跟客戶打交道之后,領悟出來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