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比較新的電器,老娘連盒子都沒有拆,一次都沒有使用過,每次盒子上積灰了,她還給擦得干干凈凈的,然后束之高閣。
周恒讓她使用,她說不會用,怕用壞了,想等他將來結婚時再拿出來,那就還是新的——家里有很多這樣的小電器。
比如小火鍋啊,吹風啊,電磁爐啊等等。
于是,他這次回來了,把這些東西全翻出來使用。
周恒和胡金華碰了一杯,兩個人互相勸著喝了,然后聊聊明天他那個藝術協會來人的事情。
其實本省還是很有木雕風格的,以前在木雕界,還曾比較有一席之地的。但是似乎那個年代一過,就很多東西都斷代了。
現在廣為稱道的木雕派系,也就那幾個,作品值錢的估計也就那些。
但就算是他們,也存在著傳承人缺失的問題,何況他們這小派系的呢!
他們省的木雕藝術,雖然早已申遺了,但依然不是太受重視。也就是本行業內部的一些人,自娛自樂而已。
或許有些能將作品賣出高價的老師傅,但人到了那個份上后,偏偏所雕出來的作品,已經不舍得賣錢了,全都自己留起來。
比如有些作品,幾年、十幾年才出一個,而一些六七十歲的木雕大師們,早已過了看錢的年紀。
總之來說,像胡金華這么年輕、對木雕這么有領悟和創造力的,他們還是比較珍視,所以約著一起過來看看。
周恒問胡金華:“老胡啊,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要不就去省城找個地方,開個工作室?”
胡金華皺著眉,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協會有個姓黃的老頭,德高藝重,還曾在大城市干了二十多年,現在回來了,在省城里開個店,掛出來的招牌都沒人認識。”
黎麗隨即從她手機里,找出一個視頻,遞給周恒,說道:“你看看,就是這個。”
周恒接過來一看,店招就是用木雕的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代表著他們那一派系的名稱,但店面大概就跟普通賣包子早點的鋪面一樣,不太大,里面堆滿了各種木料。
老師傅把工具拿到店門口來操作,以此來吸引過路的人,但任憑他雕得多好看,依舊沒有多少人佇足,引不起注意。
生意基本上都是靠老客戶互相介紹。
所以,胡金華的意思是說,像那樣的老師傅,還有一身名頭的,在省城想干出一番名堂,都不容易。
何況是他呢。
像胡金華這樣的,去大城市找工作,無非是進家具廠幫人雕一下屏風、電視墻之類的物件,年輕時工資應該還是可觀。
但是那些老師傅們,都不建議他去那些地方,怕誤了他的才氣,失去他的創造力。
老師傅們看問題,和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基本上都是說:管他那么多,賺到錢就行了;但他們比較看重胡金華的創造力,怕他就此埋沒,泯然于眾。
實際上,有一個脾氣固執倔強的老師傅,今年65歲了,依然堅持全部手工雕刻,他認為機械雕刻完全無法達到他想到的意境。
誰都知道電動雕刻又快又方便,所以像這樣與時代對抗的,估計也只有一些老藝術家了。
周恒自然是也無法替他拿主意的,全憑他自己怎么想,只是說道:“你不要擔心我這里需要人養雞,所以老替我著想,你不要顧慮我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