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兩國人民勸吃勸喝,氣氛很熱烈。
就在這時,外面又是鬧轟轟一片,一幫孩子們的聲音。
再過兩天就開學了,這幫孩子們也熱鬧不了兩天了。
就在周恒這么想著的時候,那幫孩子們卻是朝他家走了進來,每個人都端著一個碗,樂呵呵的說著“哈嘍”。
周恒還沒開始問他們是怎么回事兒,那邊愛德華已經開心的跟他們打起了招呼:“哈嘍哈嘍,你們好嗎?”
他對這些孩子們還很有印象。
這里的孩子們個個都是貝爾,貝爾吃蟲,一只一只的吃,他們是一碗一碗的吃。
孩子們走了過來,都端著一個碗,然后放到愛德華面前:“愛德華,我爺爺說請你嘗嘗!”
周恒問了問,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來,上次愛德華走之前,在網上買了不少禮物送給他們,然后托周恒幫著取快遞,分給的他們。
這禮尚往來,是咱們最基本的禮儀,所以上次收了人家的禮物,這次就回請人吃些自己家的菜,很應該。
他們也不好意思把人自家去,所以就派孩子們過來送菜。
這次全都是平常家里炒的小菜了,不再是油炸螞蚱,而是認真請他們吃點。
比如山藥炒木耳啊,豆角燜肉啊,炒茭白啊之類的時鮮蔬菜,還有些講究的,做了些肉丸木耳湯什么的。
有些菜和周恒家的重復了,但有些沒有。
雖然都是日常家常菜,卻是這兩個老外沒吃過的。
愛德華知道原委后,真是感覺非常感動,開心得嘴都要裂到耳后根了,不停的說“謝謝、謝謝”。
他一下子就有了融入村里的感覺,這里的孩子們都太熱情了,讓他非常喜歡這里。
在他的觀念里,別人客氣地給他送吃的,他如果不吃,那就是對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于是,他一邊感謝著,一邊把每個孩子送來的菜都品嘗了一遍,并夸一遍“非常好吃”,并收獲了孩子們的開心笑容。
然后他望了艾爾一眼,滿臉寫著:瞧,我在這里多受歡迎!
不過,孩子們也請艾爾也嘗了一嘗,畢竟反正都端來了,這里有兩個老外,不能說給一個吃不給一個吃吧。
艾爾也很高興,感覺今天他就是主角一樣。
旁邊李蕓蓮看著他們,也是一陣笑,感覺這兩個外國人真的不一樣。
這要是擱咱們自己,那多少得客氣一下,推辭一下才動筷子的,他們都不講究這些虛禮客套,直接上。
鬧騰一番后,孩子們被哄著走了,周恒一家子繼續跟兩個老外吃吃喝喝。
愛德華向周恒抱怨:“周,為什么我上次來要吃那個什么蟲,艾爾就不用?”
總得公平對待嘛!
周恒笑道:“你第一天來的時候,不是也沒有嗎?后來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