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準備做個亭子的,這會兒也沒有什么心思了,都在這塊石頭上面了。
然而在網上瞎搜索一番,也沒搜索出個什么名堂來,不知道這是個什么。
江曉萱突然靈光一閃,說道:“誒,上次咱們在潘家園玩,那不是有個叫什么名字的粉絲,說他是那個什么經紀人?他說不定能認識這個。”
一語驚醒夢中人。
上次在京城參加展會的時候,有幾個粉絲給周恒送過條幅,后來還一起約過飯的,聊得很不錯。
后來周恒提到胡金華的木雕手藝好,有一個人就非常感興趣,說他兼職著古董經紀人,交易過各種好東西。
他說不定能認識這個。
于是,周恒把這塊石頭給拍了個照,給那個人發了過去,問了問他。
破網很慢,圖片就發了半天才發送過去。
過了兩分鐘,周恒的電話響了,就是那個人打過來的,名字叫田少鵬。
他還不知道這是周恒自己挖到的,以為就是別人轉發的圖片請人鑒別之類的,很認真的回答了周恒的問題。
他操著一口京腔說道:“周老板,你那個圖片啊,我看著有點像是樹化玉,從那個切面分析出來的,外圈的石灰太多,看不太出來,打磨一下感覺應該差不離。”
“樹化玉?”周恒表示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對,這也算是一種玉石了,就是數量不多,知名度不太高。”
他還建議最好是專業鑒定一下,就這么看圖片,有點不太真實,不太好判斷,尤其是那個斷面的顏色,看著有點假,像是P過的一般。
因為像這種深藍色的圖案是非常難得的,或許是人為的為了增加石料的價值,而P出來的顏色。
如果是真的的話,那可不得了。
他說他也看到朋友家有收藏這種毛料的,一大堆,但都沒有這樣品相的,一會兒可以發圖片給周恒看。
周恒一本正經的跟人通話,沒說這塊石頭是自己剛剛挖到的,更沒說圖片沒有P過。
電話掛了后,他上網去搜索了一下“樹化玉”,頓時目瞪口呆。
這樹化玉可不一般啊!
樹化玉的形成需要極其苛刻的地質環境條件。古生物化石形成的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能形成樹化玉的概率更低。
樹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
它屬于硅化木,又因其晶瑩剔透的外表而區別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
在高壓、低溫并且無氧環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環境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納入周圍巖層的某些礦物元素,形成繽紛的色彩物質,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后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硅化木木發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也就是說,樹化玉最少是經歷了6.5億年前,才形成的,極為稀有而難得。
周恒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后這片山,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地質運動,才能把一塊這樣的樹化玉,給運動到這里來。
大自然這個造物主,實在太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