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笑道:“我這船上就可以直接做飯的,到時候釣了魚上來,順手就直接做成湯,你想想,那有多鮮吧。”
如果不是因為剛剛才放碗,現在還撐得慌,他八成會想現在就撈一條上來試試。
當時特意這么訂制的木船,就是想著這樣用的。
就連王睿那家伙都很懂享受,攛掇著王思齊要吃魚。那時候還是魚苗,小家伙就要來呢呢。
說起來,他倆都放了寒假,前幾天還過來玩了的,只可惜周恒在羊場,沒見到他們。
過兩天去省臺錄節目,會叫上他們一起,演現場嘉賓,這船上的人都可以去。
陶慧明卻說道:“開年我不建議開漁場,上半年有不少魚都要繁殖了,再推遲一些為好。”
她對這湖里的魚,不比周恒了解得少。
周恒是經常查他的養殖APP,登錄做任務之類的,也學習一些養殖技能知識,所以了解,但陶慧明的了解,卻是日復一日觀測得來的數據。
她雖然只被安排了一種未知魚的觀測研究,但其余這幾樣,也順手撈來觀測了一下。
一般來說,養殖和育種是不同的概念,比如養魚行業,就有專門負責育種的,優質的種魚,一對能賣幾千往上。
雖然是魚就能產籽,但普通養殖的水產類,經過各種基因改良,已經不適合用來繁殖下一代魚苗了——會存在各種缺陷,比如不豐產、長不大、長得慢、存活率低等等。
就如同現在種植業一樣,蔬菜、豆類、谷物等等,基本上都要每年重新買種籽,而不再是自家留種。
而陶慧明卻對周恒說,建議他自家的魚繁殖,這也是經過多項數字測驗結果而得來的。
這些魚達到了種魚的質量,由它們自己繁殖下一代即可,省去了下一批魚苗的錢不說,這樣養殖的魚也會非常的健康。
這些周恒心知肚明,不過也很高興的說道:“嗯,那就聽你的,春季產籽,到夏季再開始發展釣魚捕撈,不急在一時。”
湖魚毫無疑問是走高價精品路線,不會大量的一車一車的往外拉,最多只能小型捕撈一下。
而自家繁殖漁場,那整個湖區就會形成一個生態鏈,雖然一條魚一次產籽幾千粒,但也不可能只只都能存活長大。
這就靠它們的生存天性而去發展了。
湖魚要到明年夏季才開始營收,這是他早就有心理準備的,現在也不會失落。
就是看到魚的長勢還行,現在心頭高興。
前期栽樹,后期乘涼。
游玩了一番,在湖面吹了一陣冷風,周恒再把他們送回岸邊。把陶慧明送到她的小屋邊,其余人各回各家。
周恒牽著江曉萱的手,慢慢踱著步子回家,兩個人都很高興。
剛走到院門口,就聽到里面的說話聲,還挺熱鬧的。
走進去一看,是老劉和他的兒子來家里串門,周恒父母在和他們聊著天。而二叔小叔都已經回家了。
見到周恒他們回來,老劉很樂呵的,笑著跟他打招呼:“小恒回來了?”
他的兒子劉文林也笑著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