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人當中,就屬周恒的粉絲量最高,其余都是幾十萬、幾萬不等。
第一天就這么過去了,晚上吃完飯后,大伙只是就近隨便逛了逛,就準備休息了。
主要是人太多了,而省城現在正逢過年前的減價大清倉,很擠,要么就是趕著坐車回去的,到處都是人,尤其周瑛又帶著兩個孩子,也不方便逛得太遠。
王睿提前幾天就知道了,這次要來電視臺給舅舅當水軍觀眾,興奮得不得了。
他現在讀了高中,也沒以前那么鬧騰了。這么好的機會,他還喊了關系最好的一個同學過來,跟著長見識。
而王思齊壓根兒都還不懂,這是在干嘛,只知道到處都好多人。有人、熱鬧她就會高興,有吃的就能哄住她,別提多興奮了。
讓孩子們從小就到處看看、多見識也挺好的。
第二天吃過早飯,稍微準備一下,就開始拍攝——因為是錄拍型的節目,對時間要求不嚴格,什么時候拍完就算了事,然后電臺臺自己再加后期、審核之類的。
但這與嘉賓們就沒什么關系了,他們拍完就回去,回家等著看電視就行。
鄉土電視節目,其實都是一個風格,幾乎完全沿用了小學時的作文方式,不管以什么形式的開篇,反正最后都體現了一個意思:積極、正能量。
比如主持人采訪周恒的時候,就把側重點放他利用視頻宣傳,利用網絡力量,在家鄉創辦養殖場,如何獲得了不小的成功、被客商如何看好、如何給家鄉帶來就業、如何帶動全村一起奔向致富等等。
就怕這種側重點啊。
都顯得周恒是個多么正義、顧及鄉里的仁人義士一樣。
實際上,給家鄉帶來就業方面,他目前還只請了幾個人而已,而帶動全村干養殖,還要到明年才能開始呢。
但是不管怎么樣,這種“正能量”的著眼點不能丟。
而像開辦村里皮影戲學習班、老藝術家們駐村木雕,以實現本省風格的木雕技能最巔峰化的展現,這些肯定得大說特說的了。
真正播出時,肯定要大規模的給予特寫的,現在正逢大力宣傳文化的時代。
這是電視臺比較關注的重點。
然后又說到周恒在窮山村辦羊場,一個人忍受著孤單與寒冷,開辟新的養殖場的事情,仿佛他都成了開拓者了。
主持人問周恒:“請問你為什么要到那么遠的地方去開辦養羊呢?”
這都是昨天練過的稿子,照著說就行了。
周恒回答:“因為我們村的山地,已經全部要用來養雞了,所以我得再去遠地方想辦法啊。”
主持人又問:“那請問你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又冷又孤單,是什么在支撐著你堅持下去呢?”
到了煽情階段。
紙稿上的標準答案是:為了想過上好日子,讓全村的人能跟著我致富起來啊。
一看就是喊口號的臺詞。
但周恒看了一眼拍攝不到的后臺區域,笑道:“其實我也不算太孤單啊,有很重要的人陪著我,支持我,還行,能堅持。”
江曉萱看著他,聽到這話,眼睛都樂得瞇起來了,然后向他那邊方向虛打一拳,兇兇的。
她沒有坐在嘉賓臺上,而是和工作人員坐在后面,既可以看到拍攝現場,又不用出鏡。
臺下的觀眾們也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