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萱把切好的的鵝塊倒進鍋去,大火猛炒著,鍋底是加入的冰糖炒糖色,炒一會兒鵝皮就會焦黃油亮,顏色很好看。
整只十多斤的鵝,就算是除開扔掉的下水那些,也不輕的,她單手拿著鍋鏟,炒得依舊自如而氣勢十足。
無論什么時候,她站在了灶臺前,那股大廚的自信氣質就自然出來了,不會隨便應付一下。
這道菜雖然有很多家常做法,各種簡化,但她親手做出來的,肯定會別有一番風味。
爆炒了一陣,加入作料、加入香菇炒香,然后轉換鍋,用平常吃火鍋的那個鍋開始燉。
火鍋和桌子是一套的,底下配了個爐子,把鍋放上去后,底下爐子里的火可以慢慢燉,更出滋味,而且燉熟了后不用起鍋,直接小火一邊繼續燉,一邊吃。
她把炒好的鵝肉倒進鍋里,加水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慢慢燉著,鍋里“咕嘟咕嘟”的。
這邊大灶的鍋空出來了,再炒兩個簡單的配菜。
那邊,周恒同時掌著兩個灶呢——他們家的灶是三眼灶,也就是說灶臺上有三個鍋,一個炒菜,另一個可以煮飯,后面還有一個可以燒點熱水之類的。
后面的鍋不用燒火,因為前面的鍋底下的余火會飄到后面去,正好可以讓后面鍋里熱著。
說起來,這也是老式技術的一種,現在能打好三眼灶的師傅也不多了,看著簡單,但技術性十足,一不小心返煙的話,灶里的煙不往煙囪走而是倒灌,那做飯的人就受罪了。
周恒感覺,或許總有一天,這樣的柴火老灶也可能會消失吧?
煮米這邊的鍋里,米已經開了花,周瑛把米給濾了起來,然后把米飯給蒸上。這種柴火蒸飯,會有一層焦黃的鍋巴,可香了,這是電飯煲做不出來的。
江曉萱看了米湯一眼,感覺很不錯,說道:“那一會兒我再做個……東坡羹吧。”
她把鵝燉上后,計劃著再炒幾個小菜的。
周瑛沒聽過這個菜,問道:“什么東坡羹啊?”
江曉萱給她講了個典故,就是蘇東坡被發配海南后,那里也沒什么吃的,來了朋友也沒什么可以招待,于是發明了這道菜。
最初的原版做法,大概就類似于現在的蓋澆飯而已。
不過,流傳到現在,已經變了很多個版本,甚至還出了各種豪華版的,但都給叫了東坡羹,求個噱頭。
東坡羹本來也不是這季節的,現在就用菠菜代替一下,這時候的菠菜很好吃,被霜打過的嘛。
話說蘇東坡還真是個美食發明家,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發明了那么多名菜,并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真是很不簡單。
周瑛感嘆:“那個人文學能力那么厲害,做菜也那么厲害!”
然后不失時機的給王睿再訓個話:“你看,人家學問那么厲害的人,都親自下廚做飯,你也要多會一些才行。”
王睿木然的點頭,心想我太難了,來姥姥家走個親戚,也得耳提面命,時刻準備被訓話。
江曉萱都不由得笑了起來。
其實王睿現在已經懂事不少了,今天還是主動到廚房來幫忙的呢,洗菜也沒嫌手冷。
這道羹湯就很容易了,江曉萱按著手邊現有的材料,菠菜先焯一下,去掉草酸,加入蝦米、豆腐,然后加入米湯煮一下,加入調味料,就成了一道鮮美無比的菠菜豆腐羹湯了。
先前炸好的小魚干,再加辣椒等調料回鍋重炒,這個可以下酒啊。
做好后,江曉萱又去看了看燉在爐子上的鵝,看燉熟了沒有,然后說了一聲:“可以準備吃飯了。”
王睿趁機開溜,說道:“我去叫姥爺回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