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華沒有跟去,他在研究周恒做到一半的竹亭——上次離開之前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的扔在這里。
但六角亭的廓形已經出來了,胡金華只要想想看,在哪些地方適合加一些木雕作品,然后設計一個適合的圖案,給加上去就行了。
龍鳳圖案是他最擅長的,但他不喜歡,覺得一個比較現代的竹亭,需要更代表審美的雕件相匹配才行。
他繞著竹亭里里外外的走著,目測和比劃著,并在心里打著腹稿。
而那邊,周恒已經砍了一些粗細不一的藤條回來,兩個女孩子跟在后面,也玩得很高興。
看著周恒一邊思索,一邊對著黎麗畫出來的圖形進行對照,而且藤在他手里翻飛的樣子,江曉萱真的覺得他就是個大師。
昨天胡金華雕刻的時候,就錄下了視頻,現在自然也少不了拍下來,到時候做一個合集視頻。
她感覺這想法很好。
有時候她真的覺得,像這種帶藝術性質的老手藝,真的應該發揚起來,而不是讓它就此在山間埋沒。
她問周恒:“誒,你有沒有想過,把你的作品放到網絡上推廣一下,讓更多的人見一見你們這里的藤編手藝啊?”
周恒笑道:“都不值錢的,誰會關注啊!”
“那不一定啊,我就感覺這些很好,很有特色,為什么不能推廣一下?”
她比較理想化,比較看重這些。要不然,最開始就不會主動推廣她聽到的皮影戲了。
而且后面有人問她相關問題時,她都會毫不猶豫的去主動推廣。
周恒察覺了她語氣里的認真,問道:“你真覺得我們這里的藤編很不錯?”
“當然很不錯啊!你沒看到你在網上人們的評論嗎?”這次,是黎麗出的聲。她也認為是這樣。
這下子讓周恒也有點動心了,他想,要是咱們這里,多了個“藤編之鄉”的名號,那也不錯啊。
藤編當然也分派別的,這種技術全國南北都有,但編織的工藝會有不同,會有一定的外面差別。
其實很多流派的藤編,都已經申請了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哪怕產品不太值錢、沒什么市場了,但那項技術,卻是有人傳承著的。
如今到了舊文化復興的風口浪尖,很多被人忽略掉的老藝術,現在都申請了非遺保護著,以免其消失了。
先前周恒還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西南的一種草鞋編織——就是用香蒲草的葉子,給打的草鞋,那個技術也已經申請了非遺。
會這項技術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到如今還會用手打一些草鞋,拿到集市上去賣,還能被人搶購一空——這年頭,穿是不穿的,但買一雙放在家里收藏著,紀念一下也是有的。
而且已經賣得不菲了,好像是一百多塊錢一雙?
想當年,這種草鞋是挑著一大串地賣的,五雙才能換幾個饅頭錢。沒日沒夜的編草鞋,才能換個過年錢、或者一件新衣服錢。
唯一的傳承人老大爺笑著說:別說我現在賣一百多一雙,我不打了草鞋拿上街賣,你就是想花一千塊錢買一雙,那你也買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