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想開個藤編公司,讓周恒給做一些藤編還是沒問題的,反正現在不也在做著么。
而且就像江曉萱說的那樣,如果真有人買的話,有了批量的訂單,村里不難找到人做。
他們或許觀念比較舊一點,審美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樣式;但如果有了新的款式,只要技法不變,他們也會做的。
如果真有這樣的成交,那就有錢啊。有錢了誰都愿意做。
還別說,利用市場的帶動,說不定真能讓這一帶的藤編技術打響名氣。
前提就是得真的有人買啊。
江曉萱打開一些商品網站,拿給周恒看,說道:“周大老板,你的思維太過時了,你不知道現在這種藤編、草編的產品,有多么吃香。最重要的其實是運營啊。”
這就是讓她氣不過的地方,如今的藤編產品,價格賣得最貴的,都是別的國家的產品,銷量還挺不錯,而自己國家這邊,產品已經到了乏人問津的地步。
所以,她真是對這種現實很無語的,就決定做些什么來打破它。
周恒想,這或許就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吧。
她考慮事情,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
太陽偏西,張運喜和汪才俊趕著羊群回來了,兩個人語言不太通,還有說有笑的。
周恒也收工了,竹亭完成了一半,明天再慢慢干。
他做了個吊鍋的架子,打算今晚吃點不一樣的。
外面餐廳也偶爾會有一些關于吊鍋的吃法,但那太斯文了,一點都不正宗,就是在桌上放一盆炭,上面吊個小鍋子,慢慢的燒。
太斯文了,完全達不到意境。
這種吃法啊,就是要粗獷一些、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才來得爽快。
他的竹亭就不趕制了——胡金華天天趕著做飛檐雕刻,慢得很,做好了也得等著,不如干脆放慢速度,干點別的。
吊鍋架子很簡單,找了幾根長枯木,支起一個架子就可以了,上面有一條鐵鏈吊下來,一會兒要吊住一口鍋。
底下地面,他用石頭碼了一圈,中間放滿柴禾,準備點燃。
張德旺提了一口鍋和一個桶來,里面裝著一些等會兒要用到的菜品。
周恒看他一個人來,便說道:“大哥,沒叫大嫂和孩子們一起來啊?”
“她不來,她在家里等著孩子們放學。”張德旺笑道。
元宵節過了,孩子們都要回學校去,現在還沒放學。
他聽說周恒想吃吊鍋菜,便說家里正好有一些菜,拿過來可以湊點數。桶里有洗好的蔬菜、以及一些像橡子豆腐、懶豆腐、冬筍、金針菜等等。
這些都是很傳統的做法。
周恒碼好了簡易灶后,準備切肉了。老娘把過年沒用完的牛肉、羊肉都給他拿來了,還有一整只腌鵝,幾條臘腸,臘肉就多了,好幾條,一條有幾斤。
好像他要在這里呆一年似的。
他把這些每樣都切一些,在鍋里炒香加好作料,然后碼到吊鍋里去。
吊鍋底下已經鋪了一層菜,將軍菜、蕨菜、石耳、青蘿卜、干金針菜、冬筍、干蘑菇等等,這些做鍋底可以增香,又可以防糊鍋,吸油后吃起來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