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路小路、大塘小溪、村后的山路等等,都大致走了一圈。一天時間不可能全部走完的。
當看到那塊最近人氣無比的“仙人石”,許成棟也不由得笑了,說道:“這塊石頭我也看到過,還挺有意思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啊!”
他已經得知,村里如今已經有了一些旅游基礎,平時隔三岔五都會有人來,這塊大石頭幾乎已經成了必來打卡之地。
他看了看山上的樹,知道有不少會在春季大量開花——這說不定也會吸引一部分的人前來踏春。
這片山是肯定要作為重點參觀項目來設計的了。
一天下來,龍溪村的重點項目,他也看得七七八八,算是心中有數了。
周恒邀請道:“許教授,鄭先生,不嫌棄的話,晚飯去我們家吃點家常便飯唄?”
既是自己的粉絲,人家又是大老遠過來幫忙做事,所以他很熱情的請人來家吃個晚飯。
從他的感覺來看,這教授真的不是浪得虛名,知道是以辦旅游村為主題后,各種建議都非常中懇,很有個人特色。
他說現在創辦旅游村的太多了,有錢的、沒錢的都有,有花巨資建設、結果無人問津虧本了事的,也有低成本投入,高額回報的。
所以想辦成功,“特色”二字非常重要,得與眾不同才有出路。
高投資并非唯一有效途徑。
而如果吃透了“特色”二字,還是大有可為的,現在國民旅游每年都在增長,逢年過節,各地都人滿為患,只能看人頭,所以市場還是很大啊!
把那些人滿為患的地方,稍微吸納一部分游客來,就完全夠吃了。
如同電影市場一般,中國票房每年都在以全球驚艷的數字在上漲著,而且這才是開了個頭,后面還大有可為。
這種文化性的需求,已經到這個時代了,如果以將來的眼光看現在,可能算是到了某個風口浪尖。
正是基于這種思想,現在各地都在積極打造旅游發展,想分此一杯羹。鄉村旅游也不能落后。
中國是農業大國,鄉村范圍非常大,所以城市人周末到城市周邊、到鄉村去,吃農家樂、呼吸新鮮空氣、看山水風景,緩解焦慮和壓力,都是很自然的。
因此,鄉村旅游應該是未來市場最大的一個旅游空間。
他個人是比較看好的。
他還有一個比較清奇的觀點,那就是自然鄉村其實并非要多少有多少。
有專家說,每年約有90萬個自然村消失。以這樣的速度發展,有可能再過若干年,人們想看到一個純粹的自然村都很困難了。
所以,“鄉土”二字,卻可能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多少城里人,心中都有著“鄉土”情懷,而隨著一個個鄉村的消失,這些東西就會顯得尤為珍貴。
而現在他看到的這個自然山村,如果就按這種狀態保存下來的話,這可能就是它的“特色”之一。
沒有特色,旅游產品就難以出眾,甚至難以持續,達不到營利的目的。
至于說旅游會破壞當地的環境,這應該重點在于宣傳,而且現在的國民素質,其實正逐步在提升,以后只要宣傳得當,是可以控制到位的。
他說得頭頭是道,可見是真正把這個事情重點研究過,并不是來敷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