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能找到客戶的農民,才能真正的致富。
對于他們來說,周恒能找到客戶,還愿意讓全村人跟著他養殖,大家一塊兒賺錢致富,他就是大恩人。
看到一拔又一拔的客戶來找周恒,他們很高興。
周恒沒有急于和哪家公司正式的談,反正先觀望,慢慢再說。而那些慕名過來,想品嘗神奇魚類的人,他都統一回復:現在還太早,還沒到品嘗魚產品的時間。
本來他的計劃就是要再晚些的,等一些魚再長大些了才開始。
今年春上先繁殖了一批,也給它們一些安穩的生活環境,稍后再說吧。
而這段時間里,還有一件事情也在發生著。
現在離二代雞開始產蛋還有一陣子,就在這時,孫計安的任期快要結束了。
“第一書記下鄉”這個計劃,像他們這種派下來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年的任務,任務的最大目的就是扶貧。
這種被稱之為“鍍金”的活動,孫計安也是勤勤懇懇地干滿了一年。
他的成績單也是很顯著的,龍溪村這一年的變化,可真是太大了。
如今經濟方面,全村養殖已經順利完成,預計每家都會有不小的收入,脫貧有望,而且村里還在辦旅游計劃,這也是另一項重要的經濟,如果干得好,龍溪村就是致富村了;
不止這些,龍溪村的養殖,甚至還輻射了周邊村,真正帶動了周邊經濟,還帶來了幾十個工作職位缺口,將外面打工的人才,成功的引了回來;
文化方面,村里辦起了藝術學習中心,弘揚了“皮影戲”、“藤編”等等老舊藝術,并大力推動了本省流派的木雕宣傳,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這在很多村里,是想都不敢想的任務,但是這一年里,龍溪村確確實實的完成了。
可想而知其中的艱辛。
所以,就在孫計安即將回去述職的前幾天,市里作為表彰他的工作,也為了鼓勵龍溪村,激勵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于是安排了一場大視察。
龍溪村的進步,已經讓市里非常驚艷了。
這也是孫計安屢次向市里請求助力的時候,都能求得通的原因——越是有著成功的可能,越是能拉到援助。
市里來龍溪村視察,免不了要來看看周恒,看看他這個傳奇的養殖戶,能把養殖事業帶動全村、再帶動周邊六個村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領導們看了看他家的養殖場,又看了看全村后山的蓬勃養殖情景,再看了看周邊村正熱鬧繁榮的開展著承包山地、通水通電、修建雞舍以待養殖的繁榮之景。
多少年沒看到村里有這樣熱鬧的景象了。
仿佛時間再倒回三四十年之前的那種集體勞作的景象,讓干部們也胸懷激動。
大干一場之后,整個村、乃至整個鎮都能繁榮起來,養雞大鎮指日可待,讓市里充滿了期待。
如果一個鎮成了他們市的名片,那以后他們這里,也將不再是默默無聞了。
支持,一定要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