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方面,周恒沒有做賒帳的先例,只要出貨了的,都是直接結帳的,賒帳太麻煩,他不愿意搞那種事情。
又不是賣不出去的貨,何必呢。
而他有了錢,當然也不會欠著村里養殖戶的錢——只要按質保量出貨的,全部如數結款,村里人一個個都是眉開眼笑的。
出貨先從現雞開始,家家緊著大的出貨,出貨的數量都有登記,與養殖數目放在一起,還剩余多少一目了然。
出貨多少,就結多少錢,第一批結到款的村民,老劉家出了第一個一百只現雞,三萬五千塊錢,一分不少的到帳,而且后續還等著陸續出貨呢。
這么好的事情,那真是比過年都開心。
周恒真是說到做到,去年第一批決定跟著他干養殖的,這會兒都有牛可吹了。
作為一個真能給村里人帶來財富的人,周恒被全村視為神人一般,在周邊附近也幾乎成了傳奇。
而對于周恒來說,成為周邊最大養雞專業戶,四周漫山遍野上,全都布滿了他的“周氏養殖”的土雞,本鎮成為了“養雞第一鎮”,他的品牌計劃,走出了第一步,也是很大的一步。
對現在這樣的局面,他還是很滿意的。
而且他的名氣也逐漸擴散了開去,前期的口碑也很硬實,接下來就是他打造產品知名度的時候了,為三代雞的銷售作準備。
不著急,穩扎穩打,一步一步的來。
現在,他也是身家過億的有為青年了。
孫計安都特意抽個空,過來為他祝賀——那個上任第一書記在這里鞠躬盡瘁了一年,也確實有了感情。
他現在主要還是羨慕,在走馬鎮去了這么長時間,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建樹,除了把修路的申請拿下來了,別的都還在原地踏步。
走工業致富的路子,顯然是不可能的,想說發展果園、茶園,卻一時也沒有什么明顯的經濟項目,而且主要是窮,村民手里都是一干二凈,干什么都無法開始。
近乎完全等著張嘴喂的程度。
所以,在每天徒勞抓耳撓腮之際,他就想到處走走,回來再看看。
當初他升職宴上,跟周恒隨口的一句玩笑話,想讓周恒把羊的養殖也干到全村、乃至全鎮,他現在倒真是放在心里了。
瞧瞧,周恒現在把養雞的大業,不就開拓至周邊這么多村嗎?
這里原本也都是一窮二白的地方,有了這個致富項目,經濟一下子就活了起來,附加干旅游也是有聲有色的,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他現在也想這樣啊!
周恒聽著他叫了這半天的苦,靜靜的當個聽眾,然后說道:“走,請你吃魚去。”
孫計安苦著臉,說道:“合著我跟你說了這半天,你完全沒放在心上啊?”
周恒笑道:“我怎么沒放在心上?我這不是請你吃魚、安慰你么。說得我的魚就不是好東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