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婚禮因為太過奇特而有趣,傳統特色性非常強,已經申請了非遺保護。
有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已經開始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像彝族的火把節、民族歌舞等等,都已經趨于表演化,但這里現在卻是純天然的。
來接他們的年輕人很活躍,留的發型也很時尚,頭頂留得很長,在后腦勺那里扎了個辮子,其余周圍地方,卻剪得很短。
他叫藍家勛,一笑就露出兩排白牙,對周恒和孫計安笑道:“歡迎歡迎,跟我來吧。”
孫計安告訴周恒,這年輕人雖然也是畬族人,但不是這個村的,而是浙省的畬族村過來的。
他很不得了啊,為了推廣畬族的歌曲和舞蹈文化,他跑遍了全國幾十個畬族村里,去收集一些只有老年人才記得的歌曲,為他們族的文化事業,已經奔走幾年了。
按理說,像這二十多歲的大小伙子,正是努力奮斗、艱苦創業的階段,但他卻為了民族事業,奔忙幾年了。
他收集民族的歌曲,當然不會有人給他發工資了,頂多全國別的同族人知道了,夸他一句“做得好”,再來一句“堅持下去,我支持你”這樣的言語外,什么都沒有。
哪怕各省之間兜兜轉轉,路費都是自己出的。
但小伙子很樂呵,腿腳非常快,像只猴子似的在前面躥著。
一邊走,他還一邊扯著嗓子唱了起來,是用畬族語言唱的,周恒一句也聽不懂,只能聽出這小伙子嗓子挺好,有點像是專業的。
唱了幾句,他回過頭來,很自信地問兩人:“怎么樣?我們畬族的歌好聽吧?我這個詞是自己編的,但曲是老人教的,我才學會呢。”
他還解釋,他編的詞是歌頌太陽的意思,他認為太陽照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能日出而作,大家一起唱山歌,非常的美好。
理念方面的東西,周恒不是太懂,但感覺他唱得還真是挺不錯,發音有點專業,雖然是清唱,但是有四周鳥鳴聲相和,透一種非常清新而自然的風格。
年輕人,能填詞,還能到這么偏遠的山村來找老年人收集老歌,是挺難得的。
他說他這是融合了民族唱法與現代唱腔,能更好的將他們的畬族歌聲,傳送給所有人,讓外族也能感受到他們族的文化。
說起這些時,他眉飛色舞,很是興奮,也很有自豪感。
到了地方,確切的說是男方家里,現在好幾個穿著民族服飾的男人,已經在準備去迎親的東西了,個個臉上都喜氣洋洋。
一見到孫計安,幾個人頓時興高采烈的跟他打招呼:“孫書記你好。”
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跟外人交流,也會說普通話,但年齡非常大的那些,就無法用普通話交流了。
正因為他的的傳統保留得特別好,所以藍家勛特地來了這里,還想請一兩個老人,去教他們畬族語——很多發達地方,全部普及普通話后,都不會他們自己族的語言了。
有些人覺得這種不應該全部忘掉了,得想辦法保留下來,才想的這個辦法。
畬族人迎客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賓客奉上新鮮的熱茶,也就是周恒他們一路過來看到的那些。
而且每個人要喝兩杯,要喝雙數的意思。
周恒這個粗人,對茶只是普通玩家,就感覺這茶還挺香的,喝著挺潤,口感挺好,但茶葉能否賣高價,是否能賺錢,不僅僅靠這些,其中的因素很多。
比如小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