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已經有人在那里堆起了一堆柴禾塔。柴禾塔是由干柴與一些干草加在一起搭成的,最底下是枯葉。
老人們從祠堂帶來的香火,在這里又恭敬的插在地上供奉之后,念念有詞的祝禱一番,然后將柴禾塔點燃。
大火“騰”的一下就起來了,火苗躥起三米多高,照亮了半個夜空。
陣陣火星嗶嗶啵啵的釋放著,星星點點的,煞是好看。
然后,村民們圍著火堆,載歌載舞了起來。
他們是用畬族語唱的,雖然聽不懂,但是聽著歡快而高昂,儀式感非常足。
周恒抱著小石榴坐在旁邊看著,小石榴看到如此熱鬧的景象,樂得也跟著“啊呀呀”的叫著,手舞足蹈,恨不得加入其中去。
小家伙也很喜歡熱鬧的。這種罕見的熱鬧,驚呆了她。
火光倒映在她漆黑如墨的瞳仁中,跳躍而閃動,熠熠生光。
江曉萱在旁邊的拍攝自然也不會落下,連航拍也跟著使上來了。
柴火快要燒盡,火堆開始轉弱后,他們用棍子打著火堆,把明火打滅,只剩下燒了一多半的干柴堆,上面都是未燃盡的火星,斑斑點點的。
這些都是儀式中的一環,做著這些的老人們,個個神情肅穆,表情嚴肅,一絲不茍。
重頭戲來了。
在離火堆不遠處,豎著一個很高的木樁,像旗桿一樣的矗立著,目測有著約六七米高。
在旗桿的頂端,又橫綁著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垂在地面,頂端綁著一個大鐵簍,鐵簍上鋪著一層干稻草,整整鋪了厚厚的一層。
他們把先前打滅的火炭裝過來,倒進鐵簍里的干稻草上。
然后,他們用力扯著木棍另一端的繩子,將這端的鐵簍子給扯向天空。
周恒看他們這操作模式,感覺還真有點驚訝,不簡單啊!
這種儀式傳承了上千多年,也就是說,上千年前的先輩們,已經知道這種用杠桿的模式,將這頭的火堆帶上天空。
古代的人有大智慧啊!
在陣陣喝彩聲中,拉扯著繩子的人們開始用力向前跑去——等于他們是以豎起的旗桿為圓心而跑著。
他們的腳步是畫著圓形,而杠桿另一頭鐵簍子當然也是繞著旗桿而轉圈。
隨著這種帶著速度的運轉,未燃盡的炭火受到風力的作用,把底下墊著的干稻草過燃了,但因為速度過快,干稻草還沒來得及起火苗,就直接化成了紅紅的火星。
鐵簍子是很稀的,火星就從大縫眼里掉出來,但因為高速的作用,不會直接垂直掉落,而是沿著慣性而繼續向后拖著。
速度越來越快,帶出來的風也越來越大,干稻草被點出來的火星也越來越多,漸漸的拖出了一道炫麗的弧線,然后如星雨一般的落下,猶如飛鳥的尾巴。
江曉萱這個攝影師,一邊拍著,一邊欣賞到了這無與倫比的壯觀炫麗美景,不由得贊嘆出聲:“哇,好漂亮,怪不得名叫火鳳凰!”
以黑色為掩映,橙色的火星在天空劃出陣陣弧度,陣陣落下轉而形成一陣星雨般的閃耀幕布,那不就是活脫脫的一只火鳳凰么!
太壯觀太漂亮。
連周恒也心頭為之贊嘆,名不虛傳!
而且他現在才發現,那前端的鐵籠子,也不是隨隨便便的造型,因為現在舞動起來后,它的火星增多,遠看就像是一只火鳳凰的頭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