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搞特別藝術的,是一個石雕愛好者,他已經在龍溪村露過一手,并把作品發布到網上的。
他石雕的是一個村屋的模型,院子、廚房、后面三間屋、院子里的樹、豬圈、狗棚、雞舍、農忙的老夫妻、老夫妻手里的簸箕、簸箕里的豆子、掉在地上的豆子皮等等,每個細節一樣都不少。
這件活靈活現的、極具鄉村生活氣息的作品,放到網絡上后,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龍溪村儼然已經成了不少人的藝術養分之地。
可能一些人只是過來游玩的,雖然會一些別的什么藝術,但是并沒有要展示的意思——然而看到前面有人動手后,難免會忍不住技癢想動手的。
就這么著,一個個有著天馬行空想法的藝術家們,就這么愿意聚在一起了。
他們的藝術品類互不相通,但是對藝術的美,那是惺惺相惜的,都很愿意一起交流溝通。
光是這些,就不少了。
藝術沙龍還沒有開始呢,就已經聚積了不少的人。
連黎麗都單獨要了一間鋪位,她想展示龍溪村的藤編藝術,為宣傳這個出一分力。
還有畬族村的一位打銀匠,也來這邊申請了一個位子——是周恒過去游說的,反正鋪子不要錢,他在村里也是要打銀首飾的,何不就在鋪子里工作呢。
林林總總的,都不少了,等到時候正式開業了,再去招集一群人來,規模就小不了了。
游客里,還有不少藏龍臥虎的人士呢。
孫計安點點頭,說道:“這里辦一個這樣的藝術沙龍,是對的。你想啊,學校的孩子們,有事沒事就受這種藝術的熏陶,他跟別地方的孩子,就是會不一樣的。”
周恒也比較認同這樣的說法。
慢慢聊著,藝術沙龍旁邊的學校就熱鬧起來了,一群大小孩子們熱熱鬧鬧的跑了出來。
原來剛剛學校的鈴聲,是放學鈴聲。
學校外面聚滿了接孩子們的家長,一時間分外擁擠。
小石榴被爸爸抱著,在高處看得遠,看到那么多孩子出來,她驚得瞪大了眼睛,奶聲叫道:“爸爸、爸爸……”
她真是很驚喜了。
這么多大朋友們啊,真是太好玩了——小學生、幼兒園學生,對于她來說,都是大朋友。
一次性看到這么多孩子,每天都能讓她激動成這樣。
周恒笑道:“小石榴,你這么高興啊?長大了也去上學,好不好?”
當初就是想孩子就在村里上幼兒園,所以才花錢投資建的學校,以后孩子就不用到鎮上去讀書了,多好啊!
他計劃明年再請兩個外教過來,搞個雙語幼兒園,不用教別的,就是用英語和孩子們玩,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小石榴看著自由奔跑的小朋友們,她好激動啊,雖然被爸爸抱著,但是兩腿也是用力的開始蹬了起來,似乎想加入他們一般。
周恒看得都好笑,說道:“你現在是看得這么起勁,等長大了,真讓你去上學,怕是要哭鼻子了!”
小石榴指向學校門口:“爸爸,走……走……”
她是想要過去,跟那些人在一起玩。
小的總喜歡跟比她大的玩,孩子們都這樣。
周恒說道:“不要去啦!那邊太多人了,小心擠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