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他們一直合作得還算愉快,周恒不欠他們的廣告費,他們也盡心盡力的替他服務著,廣告投放和效益都算是不錯。
這就不錯了,能有多高的要求呢?畢竟雙方都是為了賺錢,不可能把別人逼到沒有利潤,還想把活干好。
賺錢是應該的,活干得好就行,周恒自己有錢賺,就不鉆牛角尖。
電話接通,那位策劃員跟周恒客氣寒喧一番,然后就進入了正題:最近他們接到一個活兒,有個新的綜藝節目正在對外招冠名商家和非冠名贊助商,問周大老板有沒有興趣。
綜藝節目不在周恒所在的省電視臺,而是南方另外一個省的衛視臺節目,比不上芒果臺,但收視率還算比較靠前。
節目雖然是新的,但是陣容很不錯,有曾經的央視名嘴撒貝靜的加盟,這位現在很火,有著超高的人氣,幾乎就是可以預見火的象征。
正因為這樣,雖然是新節目,所以冠名費也要得非常高。
但是非冠名的贊助商,則要相對便宜很多,所以他們就打電話過來商量周恒,看看他有沒有興趣。
這一年多的合作以來,可以看出周大老板對廣告投放還比較大手筆的,而且成效也都基本不錯,回報率很高,這也讓他對接下來的廣告投放比較有信心。
像這樣的客戶,大概率可以接得下這樣的廣告位,所以才打電話過來詢問一下。
看菜吃飯、看飯吃菜,他們也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有這個能力的,所以在打電話之前,也是作過衡量的。
這些年以來,從一些綜藝節目火了之后,各種廣告冠名也隨之火熱,冠名費也是水漲船高。
經常聽說第一季被誰誰占了便宜,才幾百萬就拿下了冠名權,結果綜藝火得一塌糊涂,第二季第三季以及再往后的,冠名費一季比一季高,甚至漲到了天價。
有人懷疑這些冠名費是不是高得離譜,但其實反過來想,如果不是有利可圖,那些商家也不是花錢做慈善的主兒,肯定是有著相應的回報的。
但是,行業發展了這么多年,有過漲到天價的時候,也有過遇到天價冠名后,結果綜藝后期砸鍋的——《舌尖3》不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嗎?
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之后,行業也漸漸冷卻下來了,高有高的理由,但沒理由的時候,也不會有大傻子趕著送錢了。
新節目還沒播出,誰也不知道會火還是會撲,所以也會有一個猶豫期。
但非冠名贊助商的話,價格就低不少了,對周恒這樣的老板來說,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也會有相應的廣告效果。
周恒問道:“只知道有名嘴嗎?那是個什么樣的綜藝,這你們知道嗎?”
節目是新的,很多東西都可能在保密階段,所以先問一下。
贊助節目的話,周恒也不反對這樣的宣傳手段。這才到哪兒啊,離國際知名品牌還有好大的距離呢,廣告不能停。
再說了,現在勢頭正好,燒熱灶的時候,那廣告這種柴禾,那不得趁熱加入?難道要等灶頭冷了再去燒?
對方回答:“具體的我不是很清楚,反正聽說是個生**驗類的,走《向往的生活》那種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