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遠沒有馬上離開,他留了下來,要聽取云嶺鄉黨委政府的工作匯報。
會議室里,汪明遠坐在主位,劉清明和鄉里的其他干部陪同在側。
劉清明詳細匯報了板藍根種植、梅花鹿養殖、小龍蝦養殖以及建筑工程公司等幾個項目的進展情況。
汪明遠聽得很認真,時不時地提問,每一個問題都問在點子上。
匯報結束后,劉清明陪著汪明遠,去參觀剛剛落成的云嶺新村。
看著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房,看著干凈整潔的村道,汪明遠不住地點頭。
“異地重建,把四五個行政村合并成一個大的社區,這個想法很大膽。”汪明遠說。
“也是被逼出來的辦法。”劉清明說,“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方便管理。”
“我聽說,你們把幾個村的村委會都撤了,搞了一個新的自治機構?”汪明遠問。
“是的,叫社區管理委員會,成員由村民自己選舉產生,鄉政府只進行指導,不干預具體事務。”
“這么大的社區,幾千口人,來自不同的村子,以前可能還有過節,現在住在一起,沒有發生混亂嗎?”汪明遠提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沒有。”劉清明回答得很干脆。
“為什么?”
“主要得益于省里把我們鄉作為第一批農村稅費改革的試點地區。”劉清明解釋道,“農民們身上的負擔輕了,心里就敞亮了。他們知道現在的好日子是誰帶來的,也知道該聽誰的。”
“只要我們基層的黨組織能給力,帶領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走,他們自己就會主動站出來,保護這種來之不易的良好秩序。”
劉清明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這其實就是一種利益驅動。那些少數企圖破壞秩序的人,根本不需要鄉政府出手,就會被大多數人糾正。因為他破壞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汪明遠沉默了。
他看著劉清明,心里清楚,云嶺鄉的經驗,說穿了其實就一個核心。
那就是有一個像劉清明這樣優秀的黨員干部,來當這個帶頭人。
這樣的經驗,在其他地方,基本上不具備可復制性。
對帶頭人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但這并不代表,這個經驗沒有用處。
至少,它證明了一條路是可行的。
參觀結束,汪明明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劉清明,兩人單獨交談。
“林雪的預產期在四月中旬,還有三個半月。”汪明遠先開了口。
劉清明點點頭。
“她現在肚子有點大了,工作上還是那么拼。我希望你幫忙勸一下她,不要再這么累了。”汪明遠說。
劉清明看著他:“你自己為什么不勸?”
“有些話,你來說,比我來說更有用。”汪明遠坦言,“我必須要尊重她的事業,我不能讓她認為,我會要求她為了家庭而放棄工作。”
劉清明心里笑了。
真是個滴水不漏的男人。
“你可真行。”劉清明說,“自己想立一個深情又開明的人設,讓我去當那個不近人情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