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劉清明說,“好好干,等孩子出世的時候,咱們鄉肯定已經脫貧了。”
“嗯!”
甘宗亮帶著滿心的喜悅和憧憬,離開了辦公室。
他要去召集自己的弟兄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他們要去干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工程了。
看著他充滿干勁的背影,劉清明也感到一陣欣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成立建筑隊,只是他計劃中的一步。
未來二十年,是華夏基礎建設飛速發展的二十年,被后世稱為“基建狂魔”。
建筑行業會一直保持著高景氣度。
現在打好基礎,等隊伍成熟了,無論是獨立出去成立公司,還是承包給個人,都是一條可以持續為云嶺鄉造血的路子。
送走甘宗亮,劉清明剛回到辦公桌后坐下,桌上的老式電話機響了起來。
他拿起聽筒,里面傳來一個略帶焦急的聲音。
“是劉書記嗎?我是云州制藥廠的蔡國強。”
“蔡廠長,你好。”劉清明說。
“劉書記,省紀委的人,今天上午來我們廠里了。”蔡國強的聲音壓得很低。
“哦?他們找你了?”
“找了。”蔡國強說,“專門問了我們和你們鄉簽訂的那份板藍根收購合同的細節。”
“你怎么說的?”劉清明問。
“我……我當然是實話實說。”蔡國強嘆了口氣,“劉書記,你可真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這份合同的金額超過一千萬,采購量又遠超我們廠的正常需求。省里的人覺得這里面有問題,太正常了。”
“他們翻來覆去地問我,是不是收了什么好處,或者有什么私下的協議。這讓我怎么回答?”
蔡國強的抱怨,在劉清明的預料之中。
換做任何人,都很難相信,一家企業會心甘情愿地簽下一份對自己來說,明顯“不合理”的協議,背后沒有任何利益輸送。
“蔡廠長,你不要有顧慮。”劉清明說,“你只需要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們就行了。我們的合同,每一個字都經得起調查。”
“可問題是,真實情況說出來,他們也不信啊!”蔡國強有些激動,“劉書記,你能不能給我交個底,你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你們家是開藥鋪的?”
劉清明笑了。
“我家是賣手機的。”
電話那頭的蔡國強明顯愣住了。
“不過,我們鄉,馬上就要有自己的‘藥鋪’了。”劉清明接著說。
“什么意思?”
“我們鄉正在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醫藥藥材和醫療器械的銷售資質。”
劉清明的話,像一顆炸彈,在蔡國強的腦子里轟然炸開。
“你們……你們鄉要開藥店?”蔡國強的聲音都變了調。
“對。”劉清明肯定地回答,“而且不止是開藥店那么簡單。”
“蔡廠長,你聽我說。”
劉清明把自己的構想,清晰地傳遞給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