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日,他再一次見到了市委書記何群。
與上一次見面時相比,如今的何群,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差了很多,顯得有些頹唐。
“何書記。”劉清明主動打招呼。
何群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說:“清明同志來了。”
他本來想習慣性地叫一聲“小劉”,話到嘴邊,又硬生生改了口。
對面這個年輕人,已經是有資格和自己坐在一個桌子上的市委常委了。
劉清明對他依然保持著應有的尊重。
這份尊重,不是給何群個人的,而是給他所處的位置,是給組織的。
何群這種干部,是目前大多數干部的縮影。
平庸,保守,熱衷于官場上的各種潛規則,唯上不唯實。
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得很重,對經營自己的小圈子有著近乎偏執的執念。
所以他才會在去年的“五月事件”中,急不可耐地跳出來,想要打壓劉清明這個不聽話的“刺頭”。
對于這樣的人,劉清明一向的原則是,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井水不犯河水。
只要對方不主動挑事,他也不會去計較。因為這樣的人太多了,根本計較不過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產生忌憚,不敢來招惹自己,雙方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就像現在的何群和汪明遠。
汪明遠在“五月事件”中處理得當,獲得了上級的肯定。
而何群,則是在那件事上大大失分,他應該已經清楚自己未來的結局。
如果他現在再不識時務,恐怕連平安落地都可能成為一種奢望。
汪明遠對此也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是在公開場合,給予了何群應有的尊重。
這恰恰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常委會例會開始。
市長汪明遠當仁不讓地主持了會議。
在例行學習了省委最新的文件和指示精神之后,汪明遠不出意料地提到了劉清明。
“同志們,我們清南市的劉清明同志,光榮地獲得了‘全國十杰青年’這個榮譽稱號。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光榮,也是我們整個清南市的光榮!”汪明遠說,“我提議,我們全體干部,都應該向劉清明同志學習,學習他那種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在危難面前豁得出去的精神!”
會議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劉清明站起身,向在座的委員們鞠了一躬,接受了這份榮譽。
他心里覺得有些荒唐。
去年的這個時候,差不多也是在這間屋子里,他接受的是同樣一批人的口誅筆伐。
如今,還是這批人,卻對自己報以熱情的笑容和掌聲。
仿佛過去的一切從未發生,仿佛大家一直都是親密無間的好同志。
這就是政治。
接下來,是一系列的人事任免表決。
這些議題都是在會前經過充分溝通的,因此毫無懸念地全票通過。
再然后,是一系列的決議案,有關于工商業項目立項的,有關于城市土地規劃的,還有關于下一季度財政預算的。
劉清明對這些議題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